一、大冶小吃?
一:大冶糊面
二:大冶苕粉圆子
三:大冶苕粉肉
四:大冶金牛千张
五:大冶金牛麻花
六:大冶香蕉酥
七:大冶太子豆腐
八:大冶糯米糍粑
二、大冶有哪些特色小吃?
金牛千张,大冶糊面,大冶印子粑,黑背鲫鱼,黄金湖螃蟹,农家苕粉肉,大白刁,米泡肉圆子,醉仙鱼丸,参鸽汤,天天红桔片、灵溪牛肉酱、金柯辣椒、还地桥手工鱼丸,龙凤山糍粑,周氏农家腐乳 ,周氏豆豉。
三、大冶十大名小吃?
金牛千张
金牛千张皮人们习惯称金牛皮子,是黄石市大冶金牛镇著名的特产,鄂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名吃。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当地就开始制作千张皮。金牛千张有着一般千张的特点——嚼劲十足,富有豆香。但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这种千张名扬四海。金牛千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薄!说其轻薄如纸真是一点都不夸张。只看这一张张如此透明的千张就叫人食欲大开,但是别看千张不厚,嚼起来却非常带劲,想要将干子做到这个地步还是要很下一些功夫的。
大冶糊面
大冶糊面是一道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的美食。要说做糊面的“高手”还是大冶农村四、五十岁的妇女。糊面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
大冶印子粑
大冶果城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般在春节和花朝节制作。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黑背鲫鱼
黑背鲫鱼,是鲫鱼的一种,古称鲋鱼,俗名喜头鱼。硬背鱼纲,体侧扁,腹面银灰,口端位无须。小的一、二两,大的半斤到一斤,杂食性、肉细嫩,属于野生鱼类。因大冶地区矿藏丰富,带着各种矿物质成分的河川汇集大冶金湖,普通鲫鱼吃食后身体发生变异。故大冶金湖所产的鲫鱼多呈黑色背脊,与一般灰色、银色背脊鲫鱼显著不同,不但肉质鲜嫩,而且鱼汤乳白,酷似人奶,是民间老弱病残滋补营养、孕妇发奶催奶之佳品,素为民间推崇。
黄金湖螃蟹
黄金湖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水质清澄,水草茂盛,湖底土质泥硬,溶解氧适度,含钙量较高,这些都是螃蟹生长肥育的最佳生态环境和理化因子。正宗的黄金湖螃蟹具备青褐壳、白肚、金爪、黄毛的特征。由于水质好,黄金湖螃蟹吃起来有香味,肉质鲜美。
农家苕粉肉
在大冶的民间,有一道独特的菜肴,美其名曰:苕粉肉。说它是肉,其实是红苕研磨的粉制作而成。将食用油(适量)倒入锅中,用猛火将食用油烧热,然后将搅拌好的苕粉水倒入锅中,用锅铲慢慢烫平,直至苕粉水凝固成饼状,再整块在锅中铲出,放入砧板上,切成块状或条状。最后,将这些块状或条状的苕粉肉放进锅内加水焖熟,佐以肉、青椒、葱蒜、香菇等配料,这样一道绵软香甜,油而不腻,色香味俱佳的苕粉肉就做成了。这种味道颇有红烧肉的味道,有植物中的“红烧肉”美称。
大白刁
幽静的山谷,世外出尘的宁静和鲜氧,龙凤山的大白刁饮山泉活水,在洁净的蓝天白云下随处游弋,自然生长。肉质鲜嫩、清甜的大白刁,无泥土味,无论煎、煮、炖味道都是极佳的!
米泡肉圆子
米泡肉圆子有个传说,就是现在的刘贵湾有户人家眼看肉吃不完要坏了,剁成糜加上豆腐、苕粉,裹上米泡搓成圆形,结果备受欢迎。在刘贵湾的喜宴上,上到米泡圆子这个菜时就是鸣放鞭炮的良辰吉时,过年时吃象征着团团圆圆,合家团聚!
醉仙鱼丸
大冶还地桥醉仙手工鱼丸,以其成品色白如瓷、如玉,入口香、嫩、滑,且不失筋道而得名。鱼丸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而且还具有很多的功效,例如可以健胃,消肿,清热,解毒等,不仅如此,孕产妇和婴儿都可以放心食用。
参鸽汤
我国民间有"一鸽胜九鸡"的说法。人参的滋补自不必说,鸽肉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慢炖入味,人参慢慢消解汤中的油腻,吃起来更养人。参鸽汤炖好后,要成热吃,效果更佳,更美味。常喝人参鸽汤,生机活力、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人体血糖,养颜美容,皮肤洁白细嫩,延年益寿。
四、大冶湖是大冶的还是黄石的?
大冶湖是位于黄石市辖区内的湖泊。虽然名字叫大治湖,但流域不局限于大冶市辖区内。它西临大冶市城区,由西向东,由西塞山区的河口镇四顾闸,流向长江。湖泊西临阳新县的大王镇、太子镇丶金海管理区、韦源口镇,北临黄金山开发区。
五、大冶的历史?
大冶(夏~清)历史脉络:
夏商时期,县地属荆州之域。
公元前880年(周夷王八年),楚王熊渠攻杨越至鄂(今鄂城、大冶),封其次子熊红为鄂王,县地属楚国鄂王辖地。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将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时县地在南郡境内。
公元221年(三国魏黄初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城),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部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等六县为武昌郡。时县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城)、阳新两县境内。
公元223年(三国魏黄初四年),孙权将其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县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又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鄂、阳新、沙羡
等七县为属地。时县地在武昌、鄂、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时县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公元405—公元408年(东晋义熙元至四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此时仍为武昌郡,县地属武昌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置郢州于汝南(今武昌),时县地在郢州武昌、阳新两县。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改富川为永兴,时县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唐代,县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的九国兴起,县地在吴国境内。
公元905年(唐天佑二年),吴国在武昌郡永兴县建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冶炼,时县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公元967年(宋乾德五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三乡与之合并,始建大冶县。县名取“大兴炉冶”之意。
公元977年(宋太平兴国二年),升永兴县为永兴军,次年改永兴军为光国军,县地先后属永兴军与光国军。
公元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永兴军为兴国路,隶属于江西行省。
公元1293年(元至元三十年),兴国路划归湖广行省,县地属兴国路。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兴国路为兴国府;
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将兴国府降为兴国州,县地先后属兴国府和兴国州。
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县地属武昌府
公元1723年—公元1735年(清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分湖广行省,设置湖北省,县地属湖北省武昌府。
1921年,建立中华民国以后,废府改道,县地属湖北省江汉道,后道废,从属湖北省。
六、大冶水果?
水果有:樱桃,草莓,西瓜,苹果,桃子,杏子等等,大冶是湖北省的地级市,区位优势很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为止经济发展不错。
七、大冶名菜?
金牛千张皮人们习惯称金牛皮子,是黄石市大冶金牛镇著名的特产,鄂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名吃。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
大冶糊面是一道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的美食。要说做糊面的“高手”还是大冶农村四、五十岁的妇女。
大冶果城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般在春节和花朝节制作。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
黑背鲫鱼,是鲫鱼的一种,古称鲋鱼,俗名喜头鱼。硬背鱼纲,体侧扁,腹面银灰,口端位无须。
八、大冶方言的起源?
大冶方言,属于汉语赣语大通片,起源于大冶市中心及市中心周围大部分乡镇。从人口来源看,大冶居民多为元明时江西填湖广的移民,从历史行政区划上看,大冶县也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与阳新、通山同隶属江西,亦多有共同的赣语特征。
大冶市方言内部复杂,粗分可划为城关、大箕铺、湖山、金牛、保安五个片。八、九十年代,大冶南部和西部附近的两个地质队有大批外地人员,他们的语音受到大冶方言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大冶方言,形成一种带有较浓重的汉口话成分的被当地人称为「矿山话」的另一种方言。
九、大冶名字的由来?
大冶这个名字的来源比较复杂,但可以明确的是它的来源与矿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冶”字是炼冶、冶炼的意思,而“大”则表示数量之大或地域之广。因此,大冶这个名字的含义可能是炼铁冶金之地或者是矿物资源丰富之地。此外,大冶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大冶的铁匠,他精通炼铁技艺,所炼制的铁器坚固耐用,被誉为神奇工艺。后来,这个地方因为丰富的铁矿资源而得名大冶。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反映了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与矿业相关的历史传承。
十、大冶的什么好吃?
1.铜山口牛肉粉
说起铜山口牛肉粉,没一个大冶人说不好吃。一天三顿都吃不腻,一碗正宗的铜山口牛肉粉,直接送你上云霄。吃早餐的花样果多,还是铜山口牛肉粉最巴适。
2.手抓饼
游遍大冶的大街小巷,现在也难寻它的身影。以前读书的时候一到放学就搞个5块钱的手抓饼,鸡蛋香肠搭配,一口下肚满满的饱腹感,超级得儿劲。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