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卡饮食的健康小知识?
一般低卡饮食的健康知识有,每日多食用淡盐低糖食品,每天日常多食用水果,蔬菜,坚果类食物,比如红薯,土豆,牛奶,核桃,玉米,低脂粗粮面包,清水煮大虾等食物!
不能和碳酸饮料和果汁,不能食用油腻的食物,比如红烧肉,烧白等食物!
二、天天低嘌呤饮食,为什么还会有痛风啊?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啊!
我们传统上都认为,是吃了太多高嘌呤的食物,导致痛风。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吃海鲜喝啤酒,有的人却没事呢?又或者你说的,压根没吃高嘌呤食物,怎么就会痛风呢?
这是因为,食物中吃进来的嘌呤,也就是外源性嘌呤,只占20%,一小部分,而内源性嘌呤占到80%,也就是我们身体自己产生的嘌呤。
我们身体细胞中的核酸,也就是DNA/RNA,都由嘌呤参与构成。当身体遭到氧化压力,细胞被破坏,死亡细胞被分解就会释放出来嘌呤,这是痛风人群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吸烟喝酒熬夜垃圾食品碳水过量,都会造成细胞的氧化压力而破坏。
另外,如果运动的话,也会使新陈代谢加快,细胞死亡分解多,增加嘌呤产生(上面有说)。而且,剧烈运动会产生乳酸,乳酸和尿酸在肾脏中属于竞争性代谢的关系,会减少尿酸的代谢。
以上,都会导致嘌呤和尿酸在体内增多,增加肝肾压力,最终导致肝肾不堪重负,需要干的活儿而越来越多,但是完成的却越来越少,然后尿酸堆积引发痛风。这些都要注意到哈~
切断破坏,才能谈得到肝肾的修复。至于怎样修复,建议你学习一下营养学,对于代谢性疾病来说是非常好的努力方向。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三、嘌呤低的鱼?
嘌呤含量低的鱼有三文鱼、桂花鱼、黄鳝等,没有嘌呤最低的鱼之说。
三文鱼的嘌呤含量为每100g的鱼中含有30- 75mg;桂花鱼的嘌呤含量为每100g的鱼中含有55mg的嘌呤;黄鳝的嘌呤含量为每100g的鱼中含有92.8mg,都是嘌呤含量比较低的鱼类。
相对来说凤尾鱼、沙丁鱼、鲈鱼等鱼类、虾类、贝壳类的水产品还是嘌呤量较高的。
四、体现健康宣教的古诗?
唐代张志和的《增广贤文》中有一首《无题·食貨致德篇》,被视为体现健康宣教的古诗。这首古诗体现了健康宣教的思想观点。首先,诗中描述了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作息等,可以有效维护健康。其次,诗人提到“富贵与名誉不可同”,这种价值观坚持健康是重要的。最后,诗歌最后强调了“人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敦促人们注重身体健康,与当前提倡的健康教育理念是相符的。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健康宣教在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体现,这些思想对今天的健康教育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五、低嘌呤蔬菜弄的蔬菜汤,嘌呤高还是低?
高尿酸患者是可以喝蔬菜汤的,虽然蔬菜汤中是含有嘌呤的,但是属于低嘌呤食物。
嘌呤不仅存在于肉类制品中,豆制品和蔬菜也含有,蔬菜中嘌呤相较于肉类来说较低。嘌呤主要存在于一些常见的动物内脏、海鲜制品等。除此以外,浓肉汤中嘌呤含量也较高。
主食类、蔬菜类、水果类基本属于低嘌呤食物,一般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蔬菜汤一般来说嘌呤不高,因此患者可以适当食用。
对于痛风患者,要注意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多饮水、避免饮用浓肉汤及含糖饮料等、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等食物。
六、健康宣教的内容及方法?
第一类,一般性健康教育:帮助了解增强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识。这是健康教育的基础部门,奠定对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解,也是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生活常识,对提升生活技能,增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类,特殊健康教育:针对社区特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这部分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会涉及到许多疾病的了解。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这些健康问题。这部分内容最主要是教导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或者他人的健康问题。
第三类,卫生管理法规教育:了解法规,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
第四类,健康意识教育:提升个人和群体对健康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
七、嘌呤低的肉类排行?
嘌呤低的肉类有牛肉、猪肉、兔肉等,其中的营养也是非常丰富。
1、牛肉:牛肉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叶酸等营养物质,其中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在吃了之后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同时还可以达到健脾胃和益气血的功效,牛肉当中的嘌呤含量比较低。
2、猪肉:猪肉的营养比较丰富,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都比较丰富,而且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和磷元素以及钠元素和钙元素等,在吃了之后都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还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和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猪肉的吃法也是非常简单,可以炒制或者是炖煮,都能提高食物的口感,猪肉当中的嘌呤物质属于一个中等或者是偏低水平。
3、兔肉:兔肉属于一种肉质比较鲜美的食物,兔肉当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脂肪和胆固醇的数值比较少,吃兔肉之后可以快速被胃肠道吸收,同时还可以起到抑制血小板棉绸的作用,其中的卵磷脂含量比较高,在吃了之后可以促进脑部发育
分
八、含嘌呤低的鱼类?
嘌呤含量低的鱼有三文鱼、桂花鱼、黄鳝等,
三文鱼的嘌呤含量为每100g的鱼中含有30- 75mg;桂花鱼的嘌呤含量为每100g的鱼中含有55mg;黄鳝的嘌呤含量为每100g的鱼中含有92.8mg,都是嘌呤含量比较低的鱼类。
九、啤酒为什么是高嘌呤?有没有低嘌呤或者0嘌呤的啤酒??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最好不要喝酒,一滴也不沾,就当这个世界没有这玩意儿
如果必须要喝的话,干红型红酒>甜红型红酒>黄酒、米酒、啤酒、白酒、威士忌类洋酒等
1. 白酒与洋酒
白酒和洋酒中影响血尿酸、痛风的主要是酒精,酒精含量均在 37%~56% 之间,即 100 ml 白酒和洋酒中的酒精含量约 37~56 ml,约 29.6~44.8 g
- 酒精直接加快体内嘌呤合成的速度,增加尿酸在体内的生成,升高血尿酸
- 酒精引起脱水,从而导致血尿酸浓度增加
- 酒精被代谢为乳酸,会限制尿酸的肾排泄
- 另外,长期引用威士忌类含铅的酒或使用铅制作的酒容器,因铅可明显抑制尿酸分泌,可使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风险增加
2. 啤酒
啤酒中影响血尿酸和痛风的成分主要有嘌呤、酒精和糖分
- 原酿啤酒中总嘌呤的含量在 39mg/L~126 mg/L,而绝大多数普通啤酒的总嘌呤含量在70 mg/L~80 mg/L 左右
- 每100克精酿啤酒中,嘌呤的含量为 0.4 毫克,一般 1 瓶精酿啤酒的容量为 500-600 毫升,1 瓶精酿啤酒的嘌呤含量为 2-2.4 毫克
- 以喝 1 瓶 500 ml 的啤酒为例,在理想情况下,若嘌呤(分子量 120)被完全吸收代谢为尿酸,则会升高血尿酸约 83.3 μmol/L
- 每 100 ml 啤酒含有乙醇约 4.5 g
- 啤酒中的糖含量约 1.5%~2.5%,啤酒中的糖分主要有:麦芽糖、葡萄糖和添加糖(为了增加啤酒不同的风味,制造商可能会在啤酒酿造中添加蜂蜜、玉米糖浆等含果糖配料)
- 啤酒麦汁浓度是指酿造啤酒中的麦芽汁含糖量的浓度,以每公斤麦芽汁含糖量多少来计算。
- 例如:10度啤酒是指用含糖量为10度的麦芽汁酿造成的啤酒,其每公斤麦芽汁的含糖量为100g
- 以雪花啤酒为例,原麦汁浓度为8度,啤酒的酒精度为2.5度,酒精来自酵母对糖的转化,糖与酒精的转化可以用2:1计算,所以100ml中啤酒糖分=麦芽浓度-酒精度*2=8-2.5*2=3g
- 这瓶500ml雪花啤酒的含糖量就是3g*5=15 g
3. 黄酒、米酒
黄酒、米酒中影响血尿酸和痛风的成分与啤酒类似,主要为嘌呤、酒精和糖分,而且含量更高
- 黄酒、米酒的嘌呤含量高:每 100 ml 黄酒、米酒中嘌呤含量分别约为 15 mg、>150 mg
- 黄酒、米酒中的酒精含量分别约 14~20%、15~25%
- 干黄酒、半干黄酒、半甜黄酒、甜黄酒、米酒中的酒精含量分别约 ≤ 15.0 g/L、15.1 g/L~40.0 g/L、40.1 g/L~100.0 g/L、> 100.0 g/L、≈250 g/kg
- 含有氨基酸、醋酸、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反而可以降低血尿酸
4. 红酒
红酒中影响血尿酸的主要是酒精、糖分、嘌呤及其他微量成分
- 葡萄酒中每100克嘌呤含量在5.3mg左右
- 红酒(Red wine)是葡萄、蓝莓等水果经过传统及科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发酵的果酒。又可细分为干红红酒、半干红红酒、半甜红红酒和甜红红酒酒,红酒的成分相当简单,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
- 含有最多的是水,占 80% 以上
- 其次是经葡萄里面的糖份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 7 %至 15 %
- 不同品类的红酒的含糖量差异巨大: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甜红葡萄酒的含糖量分别约 ≤ 4 g/L、4.0 g/L—12.0 g/L、12.0 g/L—45 g/L、>45.0 g/L
- 剩余的物质超过 1000 种,比较重要的有 300 多种,红酒其他重要的成分有酒石酸,果胶,矿物质和单宁酸等,可以直接、间接的降低血尿酸
红酒中嘌呤含量较低,影响血尿酸的主要是糖分和酒精
A. 酒精升高血尿酸和痛风发作风险
临床试验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日常饮酒中,每增加 10 g 的酒精,高血尿酸、痛风的发生风险增加 17%
- Wang 等的研究显示,饮酒可能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轻度饮酒(≤12.5 g/d)(RR=1.16,95%CI:1.07~1.25)、中度饮酒(12.6~37.4 g/d)(RR=1.58,95%CI:1.50~1.66)和重度饮酒(≥37.5g/d)(RR=2.64,95%CI:2.26~3.09)均比不饮酒或偶尔饮酒容易发生痛风[1]
- Choi 等的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与痛风发病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当酒精摄入量≥ 50 g/d 时,其痛风发病风险比不饮酒者高 153 %。每日饮啤酒 373 g 者比不饮啤酒者的痛风发病风险高 49%(RR=1.49,95%CI:1.32~1.70);饮用烈酒将增加 15 % 的痛风发病风险[2]
- Neogi 等的研究显示,任何类型的酒精(包括红酒)均与痛风急性发作风险增高相关[3]
- 但 Choi 和 Curhan的研究显示,中等量的红酒不会增加血尿酸水平[4]
- 关宝生等的研究显示,经常饮酒者比偶尔饮酒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32 %,偶尔饮酒者比几乎不饮酒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32%[5]
- 程晓宇等的研究显示,经常饮酒为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OR=7.081)[6]
B. 酒中的糖分升高血尿酸和痛风风险
Jamnik J 等研究人员为了调查果糖摄入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截至2015年9月),纳入了评估果糖摄入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7]。
2 项研究涉及 12299 名参与者和 1533 例突发痛风病例,在平均 17 年的随访中评估了果糖摄入与突发痛风之间的关系。发现果糖摄入与痛风风险增加相关,摄入果糖可使痛风风险升高 62%(RR=1.62, 95% CI 1.28至2.03,p<0.0001)
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荟萃分析,系统地检索了PubMed(1966年至2017年6月)和Embase(1980年至2017年6月)数据库中的文献以确定不同饮食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涵盖了 19 项具有足够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或横断面研究,所有研究涉及红肉、海鲜、酒精、果糖、乳制品、大豆食品、高纯度蔬菜和咖啡[8]。
荟萃分析的证据表明,摄入果糖可能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分别使高尿酸血症、痛风风险升高85%、114%
糖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升高血尿酸、诱发痛风
- 中间代谢产物是合成尿酸的中间产物,也就是说吃太多果糖的话,会导致尿酸合成增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血尿酸进入关节内[9]
- 会抑制参与尿酸排泄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促进血尿酸进入关节内[10]
- 会抑制参与尿酸排泄的基因 ABCG2的表达和活性,抑制尿酸从滑囊液进入血液,同时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分泌炎性因子,导致急性痛风发作[11]
Cox CL 等研究人员分析了 10 周果糖或葡萄糖摄入对男女血浆尿酸的影响,发现摄入果糖,而不是葡萄糖,导致 24 小时血尿酸谱(P < 0.0001)显著变化。果糖和葡萄糖均能升高空腹血尿酸,果糖升高血尿酸能力更强[12]。
C. 啤酒、黄酒、米酒、红酒中的嘌呤也会升高血尿酸和痛风风险
嘌呤不仅是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 DNA 和 RNA 基本单位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的一个基团
还是生命活动中的必需的功能分子环腺苷酸(cAMP)、环鸟甘酸(cGMP)等第二信使物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辅酶的一个基团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内的最后的代谢产物。
科研文献中可以查到部分已测定嘌呤含量的食物中,汇总如下:
不同食物中嘌呤的生物利用度也有很大差异,例如:饮食实验表明,RNA 的生物利用度高于等量DNA,动物性食物中嘌呤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植物性食物。即:相较于 DNA、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摄入相同嘌呤含量的 RNA、动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升高更高水平的尿酸,痛风风险也更大
啤酒、黄酒、米酒、红酒中的嘌呤大都是以游离的分子形式存在的,避免了类似与食物中嘌呤还需要破坏细胞结构,才能被人体吸收、代谢利用
因此,啤酒、黄酒、米酒、红酒中的嘌呤含量虽然低,但是利用率更高:单位质量的嘌呤,在人体内代谢为更多的尿酸
2012 年 ACR 痛风诊疗指南推荐:
- 痛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患者应避免饮酒
- 痛风间歇期血尿酸水平达标后仍应控制酒精的摄入:男性不宜超过 2 个酒精单位/天,女性不宜超过 1 个酒精单位/天。1 个酒精单位≈17.4 g 纯酒精(酒精的密度是 0.8 g/ml,14 g 的纯酒精的体积就是 17.5 ml),即酒精度数 12 % 的红葡萄酒 145 ml、酒精度数 3.5 % 的啤酒 497 ml、或 40 % 的蒸馏酒 43 ml。即:男性应限制在红葡萄酒 290 ml、酒精度数 3.5 % 的啤酒 994 ml、或 40 % 的蒸馏酒 86 ml 以内;女性应限制在红葡萄酒 145 ml、酒精度数 3.5 % 的啤酒 497 ml、或 40 % 的蒸馏酒 43 ml 以内
- 黄酒、米酒的量可以参考蒸馏酒
参考文献:
1. Wang M, Jiang X, Wu W, Zhang D. A meta-analysi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gout. Clin Rheumatol. 2013 Nov;32(11):1641-8. doi: 10.1007/s10067-013-2319-y.2. Choi HK, Atkinson K, Karlson EW, Willett W, Curhan G.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Lancet. 2004 Apr 17;363(9417):1277-81. doi: 10.1016/S0140-6736(04)16000-5.3. Neogi T, Chen C, Niu J, Chaisson C, Hunter DJ, Zhang Y. Alcohol quantity and type on risk of recurrent gout attacks: an internet-based case-crossover study. Am J Med. 2014 Apr;127(4):311-8. doi: 10.1016/j.amjmed.2013.12.019.4. Choi HK, Curhan G. Beer, liquor, and wine consumption and serum uric acid level: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rthritis Rheum. 2004 Dec 15;51(6):1023-9. doi: 10.1002/art.20821.5. 关宝生,白雪,王艳秋,等.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习惯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4.02.078.6. 程晓宇,苗志敏,刘柳,等.青岛居民膳食习惯与痛风性关节炎关系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 48(2):3.DOI:10.3969/j.issn.1672-4488.2012.02.001.7. Jamnik J, Rehman S, Blanco Mejia S, de Souza RJ, Khan TA, Leiter LA, Wolever TM, Kendall CW, Jenkins DJ, Sievenpiper JL. Fructose intake and risk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Open. 2016 Oct 3;6(10):e013191. doi: 10.1136/bmjopen-2016-013191.8. Choi HK, Atkinson K, Karlson EW, Willett W, Curhan G. 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N Engl J Med. 2004 Mar 11;350(11):1093-103. doi: 10.1056/NEJMoa035700.9. Zou F, Zhao X, Wang F. A review on the fruit components affecting uric acid level and their underlying mechanisms. J Food Biochem. 2021 Oct;45(10):e13911. doi: 10.1111/jfbc.13911. 10. Ng HY, Lee YT, Kuo WH, Huang PC, Lee WC, Lee CT. Alterations of Renal Epithelial Glucose and Uric Acid Transporters in Fructose 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 Kidney Blood Press Res. 2018;43(6):1822-1831. doi: 10.1159/000495814.11. Kawakami Y, Mazuka M, Yasuda A, Sato M, Hosaka T, Arai H. Acute effect of fructose, sucrose, and isomaltulose on uric acid metabolism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J Clin Biochem Nutr. 2023 Jan;72(1):61-67. doi: 10.3164/jcbn.22-41.12. Cox CL, Stanhope KL, Schwarz JM, Graham JL, Hatcher B, Griffen SC, Bremer AA, Berglund L, McGahan JP, Keim NL, Havel PJ. Consumption of fructose- but not glucose-sweetened beverages for 10 weeks increases 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uric acid, retinol binding protein-4, and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activity in overweight/obese humans. Nutr Metab (Lond). 2012 Jul 24;9(1):68. doi: 10.1186/1743-7075-9-68.
十、嘌呤低的海鲜有哪些?
要知道怎么去吃,首先得了解一下常见食物的嘌呤含量。
1、高嘌呤食物:每100g 食物含嘌呤量为 150-1000mg
2、中嘌呤食物:每100g 食物含嘌呤量为 50-150mg
3、低嘌呤食物:每100g 食物含嘌呤量为 0-50mg
1、嘌呤含量很少的海鲜(<50mg/100g):海参、海蜇皮、海藻。
2、嘌呤含量中等的海鲜(50-150mg/100g):鳗鱼、鳝鱼、鲑鱼(又叫三文鱼、大马哈鱼)、鳕鱼、鲈鱼、大比目鱼、金枪鱼、小虾、龙虾、乌贼和蟹等。
3、嘌呤含量高的海鲜(>150mg/100g):凤尾鱼、沙丁鱼、白带鱼、鲱鱼、鲭鱼(别名“青花鱼”)、牡蛎、蛤蝲、干贝等。
蔬菜都是低嘌呤食物
蔬菜的嘌呤确实要低一些,但有些蔬菜并不属于低嘌呤食物。比如豆类及其制品、芦笋、香菇、紫菜、豆苗等嘌呤含量就比较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