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著名美食有哪些?
1.鸡髓笋:鸡髓笋是红楼菜中的一道珍品。咸、鲜。脆、嫩且爽口,颜色黄白。它将鸡腿肉去掉,留下骨头,敲碎取出骨髓,点缀在鲜笋盘中。雅致,清透,营养丰富。
2.胭脂鹅脯:将鹅治净,先用盐腌,然后烹制成熟,鹅肉呈红色,故曰胭脂鹅。鹅脯:鹅的胸脯,肉嫩而丰。《易牙遗意》云: “鹅一只,不碎,先以盐腌过,置汤锣内蒸熟,以鸭弹三五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
3.茄鲞(xiǎng):《红楼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鲞”,即是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都是腌醋成干的片状物。“茄鲞”,当是切成片状腌醋的茄子干。
4.藕粉桂花糖糕:《本草纲目拾遗》称:“冬日掘取老藕,捣汁澄粉,干之,以刀削片,洁白如鹤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许调匀,次以滚水冲入,即凝结如胶,色如红玉可爱,加白糖霜掺食,大能营胃生津。《随息居饮食谱》亦云:“老藕捣浸澄粉,为产后、病后、衰老需劳妙品。”藕粉不便单独蒸糕,通常要与面粉或米粉混合使用,并用白糖和糖桂花或蜜饯调味。
《清异录》里抄了份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当时韦巨源升官之后请皇帝吃的一顿饭,其中包括了用羊骨脂拌的小牛肉香肠,叫做“通花软牛肠”;用蟹黄蟹膏蟹肉制成的切开呈现黄白相间的煎糕,叫做“金银夹花平截”;用鱼白和各种河鲜蒸的鸡蛋羹,叫做“凤凰胎”;用烤熟的羊舌和鹿舌堆砌的烤味拼盘,叫做“升平炙”,用羊脂炖的甲鱼,叫做“遍地锦装鳖”;用上好糟驴肉和其他肉食一起蒸的一个锅,叫做“暖寒花酿驴蒸”。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写了很多精致而朴实的太湖菜,烧鹅、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之类。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中国素有”烹饪王国“这个美誉。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有五十六个小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享受美食也要看场合,场合好美食吃起来才有味道。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营养物质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让人吃的更加开心。
二、中华古代美食有哪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也是被传承了几千年。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财富,在众多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传统的饮食文化,很多饮食文化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
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美食就是饺子,饺子不但历史历史悠久并且喜欢吃饺子的人非常广泛,在古代人们喜欢吃鱼,糖醋黄河鲤鱼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烧鸡更有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有很多代表性的做法,比如道口烧鸡,沟帮子熏鸡,符离集烧鸡都是传统美食。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渊源流长,美食种类不胜枚举,希望这种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古代有哪些美食古代人最爱?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吃货大国,国外能吃的,中国也能吃,国外不能吃的,中国还是能吃。中国不仅美食多,零食也多,饿的时候用零食充饥,不饿的时候吃零食消遣,现代零食千奇百怪。当然不仅现代有零食,古代也是有的,古代人的零食也有不少,而且很多我们现在还在吃,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古代的网红零食。
第一种: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一串,然后蘸上麦芽糖稀,麦芽糖稀遇到风就会迅速变硬,如此便成了冰糖葫芦。一般是用山楂作为主料,吃起来酸甜,还甜冰冰的。
冰糖葫芦起源于南宋,冰糖葫芦还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
第二种:糖画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糖画分成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所用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用来浇铸造型了。
第三种:龟苓膏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从宫中专奉为皇帝使用的名贵药物主要是由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配上各种药物精制而成龟苓膏这种食物性格温顺,不凉不燥就清热去湿之用。
第四种:龙须糖
龙须糖材料包括糖胶,花生芝麻是中国民间传统小龙须糖的特色是由糖胶如面条一般拉出来的糖丝。等到唐斯发白之后加入限量就成为了有名小吃传说古代的皇帝都喜欢这种小视频而他流落到民间也有千余年据说是正德皇帝游民间发现民间有这种特别当时称之为银丝糖入口即化。因此就下旨把它带到宫里,并取名为龙须糖,一直是臣民都喜爱的食物。
第五种、蜜饯
蜜饯也称为果脯,是一种糖蜜制水果食品,历史悠久。一般是以桃子、杏、李、枣之类的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者蜂蜜腌制加工做成的食品。唐宋时期,朝廷将进宫的水果用蜂蜜浸泡保存,制作精细,品种多样,经过选果、洗净、浸泡、熬制等工序制成,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第六种、麦芽糖
麦芽糖主要由小麦和糯米制成,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健胃消食等功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用作营养剂,也供配制培养基用,同时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怀旧小食。麦芽糖营养分析:麦芽糖润肺,生津,去燥;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症。
第七种、烤番薯
烤红薯可是孩童时代不可或缺的事情,三两好友聚在一起烤番薯,顺带还能谈心暖手。烤番薯又称为烤地瓜,是中国街边小吃之一,在冬天最为常见。番薯富含纤维素,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腔内滞留的粘液、积气和腐败物,排出粪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保持大便畅通,改善消化道环境,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第八种:酸梅汤
酸梅汤,具有千年的历史他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在商周时期,祖先们用梅子提取酸味做饮料,这也就成为了后来的酸梅汤。而如今喝的酸梅汤的配方,正是源于清宫御茶坊。清朝时,酸梅汤盛行宫中内外。
四、古代街上美食店有哪些?
古代街上一般的美食店都会有很多,比如说有糖水,有这个粥,嗯,米粥店,还有一些,比如说凉拌菜炒菜,嗯,花生米,然后有一些小酒馆美食应该特别多的,因为看电视剧里就有特别多的这种场景,还有馒头,包子,狗不理,这些很多好吃的,包括现在都有的一些食物。
五、古代形容美食的词语有哪些?
你好,口齿留香 垂涎三尺 望眼欲穿 食指大动 玉盘珍馐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凤髓龙肝 回味无穷 唇齿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无穷 脍炙人口 爽滑酥嫩 肉汁四溢 口感饱满 回味悠长 软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
六、古代有哪些奇特美食?
古代美食很多。单就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就提到了姜豉、旋煎羊、白肠、红丝、滴酥水晶鲙、二色腰子、烧肉干脯、玉棋子……其实,古代的吃食令今人向往,最大的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名字好听吧。不仅有意境,还让人猜不到它的做法。古人不像现代人有网络可以打发无聊时间,所以他们会花很多精力去研究饮食、戏曲、话本子等,并颇有心得。
不过,这里小由更想说道说道古代饮品,尤其是油柑做成的饮品。
或许,大家都较少有人知道油柑的。这种小众水果在两广地区、云南、福建、台湾等地比较常见,是一种青绿色的小果子,为人称道的是其口感初食酸涩,而后回甘,特别清甜。油柑是一种药食两用水果,有清热解毒、消脂减肥、美容养颜等功效,在古代也常被做药用。
油柑在古代称为余甘/余甘子、庵摩勒(梵文名)等,这种南方野果被制成三勒浆、余甘茶、余甘汤等饮品,盛行于唐宋时期,主要流行于皇家筵席、社会上层。
1、三勒浆
这是一种盛行于唐朝的酒类饮品。
关于三勒浆,唐代·李肇《国史补》记载:
“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蛤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黎勒。”[1]
唐朝丝绸之路兴盛,中西文化交流繁荣,胡风尤其盛行。这时,波斯(即现在的伊朗)人沿着丝绸之路,将三勒浆带到了长安城[2],这种酒饮是以“三果”制成,即庵摩勒、毗梨勒、诃黎勒。
唐末五代·韩鄂《四时纂要》完整记载了三勒浆酿制方法:
“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已上并和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斗、新汲水二斗,调熟,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日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候发定,即止。但密封。此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3]
其实和现在广东的腌制油柑做法有点像。
三勒浆最初传入长安,受到皇室贵族的推崇和喜爱,尚未盛行于民间酒肆。一是可能因为其原料“三果”庵摩勒、毗梨勒、诃黎勒全靠进口贸易,采购工序复杂,成本较大,在当时可谓是奢侈品,二是其“法出波斯”,经由波斯人从印度带入大唐,这种饮品最初传入尚不知名,只是后来逐渐被接受和传播,才开始在民众生活中盛行开来。
宋代之后,随着市集贸易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熟水和饮子比比皆是,民众的选择更加多样,像三勒浆这种受制于水果生产时节的饮品就渐渐消失了。
2、余甘煎
据《酉阳杂俎》记载,安禄山作为唐玄宗的宠臣,曾获得许多皇家赏赐的珍品,其中有桑落酒、清酒、余甘煎等宫廷饮品,多属于养生之物[4]。当时余甘煎还会被赐给其他重臣,由此可见,油柑做成的饮品并不多见,极为珍贵。
朱丹溪《局方发挥》:“谓之舍利别者,皆取时果之液煎熬为饧而饮之。稠之甚者,调以沸汤,南人因名之曰煎。”舍利别也是一种古代饮品的称呼。
3、余甘汤
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曾写:“南方余甘子风味过于橄榄,多贩入北州方。实时零落藉地,如槐子、榆荚,土人干以合汤,意味极佳。” 南方的士人用余甘子的干果合汤,在诗歌和典籍中都有反映。
秦观被贬至雷州(今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后,以当地的风物入诗,其《海康书事十首》有“粲粲庵摩勒,作汤美无有”之句。庵摩勒即油柑/余甘子,是一种佛教用语称呼。
余甘子汤亦入药用。明代《普济方》卷252记载“治服硫黄发动,以猪肉鸭羮及余甘子汤,并解之”。
4、余甘茶
苏东坡《橄榄》诗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这里指的应该是油柑/余甘子。
王十朋《元章赠余甘子用前韵》诗中云:“端因坡句声名重,正类梅诗气韵长。回颊已输崖蜜味,返魂终共雪芽香。”前一句自注东坡诗。王十朋写道,油柑不仅香回齿颊,而且“与茶最相宜”。
关于油柑在古代的饮品制作,有着比较丰富的典籍资料。古人喝的饮料,我们现在尚且无法完全得知其法,而油柑这种水果本身具备极高的营养及医药价值,值得挖掘。
深耕功能性饮料的老字号东鹏饮料集团帮扶油柑产业,独家创新研发了以“油柑”为主原料的由柑柠檬茶,当代小花杨紫代言,致力于让广大吃货和养生爱好者都能认识油柑,享受油柑。
由柑柠檬茶选用新鲜油柑搭配鲜榨柠檬而成,油柑的涩后回甘和柠檬的鲜香酸冽“王炸”组合,碰撞出清新怡人、浓郁回甘的王炸口感。
冰镇过后尤其爽快,在这个夏日里,一瓶由柑柠檬茶,搭配炸鸡串串酸笋麻辣毛肚泡椒鸡爪藤椒鸭脖,吹着空调,宅家追剧,《重启之极海听雷》、《欢天喜地好哥们》、《破圈吧!变形兄弟》……好喝的口感刺激愉悦的心情,让生活更加充满小确幸。
参考资料
[1]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叙酒名著者”,曹中孚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
[2] 陈明,“法出波斯”:“三勒浆”源流考[J],历史研究,2012。
[3] 韩鄂撰,缪启愉校释:《四时纂要校释》,“秋令卷之四·八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第195页。
[4] 段成式,《酉阳杂俎》卷1,方南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页。
七、古代人发明了哪些美食?
谢邀,俗话说,吃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一天三餐太简单了,长期以来不仅影响吃饭的心情,不适当的烹饪方法也会失去食物的原有味道,人们会感觉到相同的味道,但不仅仅是吃,食物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颜色,香味和味觉。”精湛的中国人懂得这一道理,自古以来在饮食上经历了不少,发明了很多食物,所以一天简单的三餐也变得有趣起来。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与中国古代著名的美食家苏轼有关的食物。
谈到苏轼,许多人对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不陌生。一部名为”水调歌头”的通俗作品将明月之上写在了无数人的心中,让天下人更多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大多数人也会听说,这位伟大的诗人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对美食也有很多研究。他发明了许多美食都是用当地的材料制作的,而不是一些名贵的食材,深受人们的喜爱。他被称为”餮翁”,名副其实,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可以买得起的暴食。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
一、东坡肉
这道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东坡肉是苏东坡当时在黄州做的。那时候,这只是一个没有签名的菜,属于苏东坡自娱自乐的产物。后来,他被降职到杭州,做了很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当地人非常感激他,百姓就把自己家的猪肉给苏东坡作为过年的礼物。然而,苏东坡却用自己的烹饪方法精心煮肉。挨家挨户地送给百姓食物。这种东坡肉味道很嫩,味道鲜美,煮熟炖,使人油腻的肥肉已经在烹饪过程中,慢慢融入瘦肉中,味道顺滑,不油腻。再加上新鲜的颜色,再加上苏东坡的秘方酱汁,只要吃上一口就觉得美极了,所以人们把这种肉取名为”东坡肉”,如此美味。
二、东坡豆腐
这道菜是苏东坡降到黄州的时候做的。黄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出美食的地方。虽然它的风景不是一流的,但它令人非常向往当地和当地的风俗习惯.苏东坡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仅在这里他就写了几百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食物的。苏东坡巧妙地结合了黄州地方粮食生产的基础和特点,改善和创造了多种繁荣昌盛的美食。豆腐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苏东坡在原有创新的基础上,将豆腐品质包在面粉、鸡蛋等多种调味品中,用糊做成,包在一层香油中,煮成50%的热油,炸成金黄色,取出沥干,并在盘子上准备竹笋等小菜,诱人可餐呢。
总结:苏东坡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东坡鱼、东坡汤等,只要他做的食物,就没有不好吃的,当时的人都深爱吃苏东坡做的食物,当然,老百姓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做饭好吃,很受他欢迎,最重要的是苏东坡在执政期间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爱戴。
八、中国古代记录美食的典籍有哪些?
几本古代菜谱:
《食经》
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的一个部分而已。
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调鼎集》
这是一本清人所作的扬州菜菜谱,属于从各处摘抄为主的手抄菜谱集。从手法到选材,从调料到点心制法,从江河鱼鲜到家禽、果蔬,分门别类的写,非常庞杂。有许多菜式,在现代的扬州菜中依然能找到。
《易牙遗意》
这本书的作者不确定,但绝对不是易牙本人作的。易牙这个人相传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厨师,被现代很多厨师奉为祖师爷,据说厨艺那是神乎其神的。不过,他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却是“易牙烹子”。
《闲情偶寄》饮馔部
闲情偶寄这部书很有名,据说调鼎集的一部分菜谱就是取自它。但更为有名的是它的作者李渔,他不但写书(数量不少),还会编剧(戏曲),而且还能编辑,像是《金瓶梅》、《芥子园画谱》、《三国志》都曾经过他的手头校正或是改定,真个是才情爆表。所以把闲情偶寄当闲书来读,是很舒服的。
《随园食单》
清人袁枚的这本书,相较以上几本书来说,是更出名的,这一方面是时代离我们较近,一方面也是像李渔那样,有文采的人写出东西来,总会更能有意无意的突出渲染一些让人馋的做法和味道。这书单里,将当时杭州和南京的美食记载了个七七八八,包括某官家家厨善做某样菜,某处饭店特制某种酒食,某个寺庙里什么泡菜香飘几里,都有记录,并且都有做法。所以,这本书虽然是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写的,只是记录自己的听闻,但是这种记录,对于后人来讲,也是相当不可多得了。
九、古代的美食?
1.鸡髓笋:鸡髓笋是红楼菜中的一道珍品。咸、鲜。脆、嫩且爽口,颜色黄白。它将鸡腿肉去掉,留下骨头,敲碎取出骨髓,点缀在鲜笋盘中。雅致,清透,营养丰富。
2.胭脂鹅脯:将鹅治净,先用盐腌,然后烹制成熟,鹅肉呈红色,故曰胭脂鹅。鹅脯:鹅的胸脯,肉嫩而丰。《易牙遗意》云: “鹅一只,不碎,先以盐腌过,置汤锣内蒸熟,以鸭弹三五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
3、藕粉桂花糖糕:《本草纲目拾遗》称:“冬日掘取老藕,捣汁澄粉,干之,以刀削片,洁白如鹤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许调匀,次以滚水冲入,即凝结如胶,色如红玉可爱,加白糖霜掺食,大能营胃生津。《随息居饮食谱》亦云:“老藕捣浸澄粉,为产后、病后、衰老需劳妙品。”藕粉不便单独蒸糕,通常要与面粉或米粉混合使用,并用白糖和糖桂花或蜜饯调味。
4、茄鲞(xiǎng):《红楼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鲞”,即是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都是腌醋成干的片状物。“茄鲞”,当是切成片状腌醋的茄子干。
十、美食有哪些?
1.饺子
饺子源于古时的角子。饺子原名是“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最为传统的美食,饺子还有一说法:在冬至当天要吃饺子,这样整个冬天都不会冻耳朵。饺子在春节期间是人们无法忘记的美食,是春节主食。
2.北京烤鸭
在烤鸭界最为享誉的无非是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汉族人明代时研制的,当时是一道宫廷美食。用料是优质北京鸭,用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鲜亮,肥而不腻,外焦里嫩,果木烤制味道有一些果木的香味扑鼻而来,现在北京烤鸭虽然有很多但最为地道的北京烤鸭其实并不多。
3.酱板鸭
酱板鸭为湖南常德的最正宗,酱板鸭色泽深红,皮酥肉想,酱香浓郁,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养颜的功效,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传统名吃。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