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水拐是博白的一道极具客家特色的美食。它的叫法,还有很多种,如“落水狗”“落水饺”“落水包”等等。它是博白人冬至的传统美食,也是很多外地游客到博白必吃的一道美食。

婆水拐做法跟包饺子相似
冯五妹表示,婆水拐制作的方法跟包饺子相似。“要包出外形美、口味佳的婆水拐,还是有诸多讲究的。”她介绍,婆水拐的外皮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做出来的。
制作前婆水拐要把粉团揉柔软。
先把加工好的干粉和一团煮好的“熟坨”一起放进搅拌机搅拌。冯五妹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让婆水拐落锅烹煮之时,外表不至于爆裂,保证它的圆滑。

馅料主要有猪肉、鸭蛋和蒜苗等,把猪肉剁成肉沫后,和鸭蛋、蒜苗一起炒至半熟。冯五妹说,馅料要在包好的婆水拐里面煮熟,馅料的香味才会原汁原味的留在里面,这样的婆水拐口感才会更好,吃起来才会更香。
馅料制作好后,便是将之前搓好的粉条切成一块块。“一块即是包一只婆水拐的分量。”只见冯五妹拿起一小块粉团,放到一个专门用来压扁粉团的木制的器械里压扁后,随即放馅料进去包制。


到烹煮时,先把锅里的水烧沸,再把婆水拐放入锅中。待婆水拐在锅中浮起来后,就表明婆水拐已经熟了。
一个乡镇一个味儿
曾有人说,婆水拐在博白的28个乡镇,一个乡镇有一个味儿,这话确实不假。这主要区别在其馅料的制作上。比如在博白沙河镇,做婆水拐的馅儿最爱配嫩笋。在顿谷镇,婆水拐的配料相对比较丰富,有鱼肉和鸡肉。而博白龙潭镇的婆水拐就显得犹为“大气”,做婆水拐必加海鲜,沙虫、蟹肉、虾米、瑶柱等,还会掺上点儿猪肝。
包好的婆水拐。
博白各个乡镇制作的婆水拐各有特色,形状也不尽相同,有月亮形的,也有圆形的。
博白冬至必吃的一道美食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 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把《舌尖上的中国》上的这句话用到博白人对待婆水拐上,最合适不过。对于很多博白人来说,婆水拐就是家乡的味道。

玉林日报社全媒体矩阵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