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依族的风俗?
布依族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布依族房屋建筑,从形式看,有全楼、半边楼、半截楼。房子的大小是论柱头来算,有三个头、五个头、七个头、九个头、十一个头和十三个头的,这些都是根据住房的需要和经济状况来定。
二、婚姻
望漠县布依族婚姻,解放后,根据国家婚姻法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族、同姓氏不通婚。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是布依族的婚姻传统。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也须有媒人说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方能结婚。自由择偶,男女相悦后,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合要跑“三回九转”,但这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截然不同。这只不过是婚姻过程的一种形式,媒人在其中只起个“转弯”的作用。一般说来,望谟县布依族婚姻要经过请媒、订婚、认亲、拜年、请庚酒、择吉日良辰、结婚等程序。
三、丧葬
布依族的丧弃,既肃穆又繁项。从寿终到安葬,要经过报丧、沐浴、敬永别酒、移床下席、人殓、堂祭、赞礼、煮倒头饭、绕棺、吃永别饭、点主、奠别、发丧、土葬、安家神等程序。
四、服饰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服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艺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在经济落后的时代,从种植、纺织到印染制作,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布依族的服饰,古朴典雅,简洁端庄。在色彩上,一般外穿青、蓝二色,内衬白色。
男子的服装:一是对襟短衫,多为夏、秋两个季节或劳动时所穿;二是斜扣长衫,多为天气较冷时或走亲访作客时的男“礼服”;老年人穿的长衫,多数人喜欢挂腰带。男子头部,多数裹花格头帕。男子下身,穿大裆肥口裤子。
女子服装:一是短衣长袖,拴绣花围腰腰,头裹蜡染青布花帕,帕内盘辫,脚穿大口长裤;二是穿半襟大袖长衣,衣长至膝,袖口裤脚绣花边;三是交通沿线或城镇附近村寨的人服饰已有所改变,穿现代服装了。
五、织布
过去,布依族都是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基本上每个村寨都有弹花机、扎棉机,大多数人家户都有蜡染缸、纺织机、织布机等设备。布依族染布用的原料是蓝靛,大都是自种,自己加工,也有到市场购买的蓝靛,蓝靛是一种草木植物,也叫蓼靛。布依族土花布全部用手工操作,工艺精细,图案素雅,造型别致。花型有印条、格子、斜纹、梅花、桂花、兰花等图案,蓝白色调分明,线条均匀,立体感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工艺
刺绣望谟县布依族称为“刺花”,布依族刺绣的内容十分丰富、绣法多种多样,刺绣题材广泛,它不仅绣在衣裤、布鞋、围腰、手帕、挎包上、还绣在枕套、枕巾、被面乃至桌布、靠垫上。图案大方、生动形象、色泽鲜明、针脚均匀、质感强烈。
银饰布依族自古喜爱银饰,银制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装饰品,布依族地区有不少银匠,其技术大都是祖传的,密不传外。银饰品主要有手钏、幼儿奶头手钏、百家锁、帽饰、银乌龟、银仙桃、发簪、发笄、戒指、背带银饰、环佩、银碗、银筷、银杯等。有些制品镶上彩色的釉,琳琅满目。
七、节日
望漠布依族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虎节、摘刀节等,春节、端午、七月半、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与汉族类似,但过节的内容与形式,自有其民族特色。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唱山歌、耍麒麟、甩糠包、打鸡毛毽、祭祀祖宗等。但凡节日集会,一般都有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内容,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和欢乐气氛。
八、饮食
布依族的生活习俗尤其是饮食方面,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一)糯食 望谟布依族地区盛产稻谷、包谷、糯谷、小麦、小米、高粱、荞麦、红苕等粮食作物大米为主。逢年过节,必备糯食:1、粽粑2、糍粑3、泡果4、糕粑5、三角粽6、褡裢粑7、花米饭;(二)肉食:1、腊肉 2、香肠 3、习俗鸡八块 4、狗血 5、血灌肠 6、蜂蛹与虾巴虫 7、蛇肉 8、活血 9、田螺;(三)风味菜:1、血豆腐 2、豆豉 3、豆腐 4、三角豆腐 5、酸菜与酸鱼汤 6、酸笋 7、干板菜 8、玉兰片;(四)酒:1、大米酒 2、包谷酒 3、拐枣酒 4、刺梨酒 5、甘蔗酒 6、一饱二醉 7、酒俗。以歌敬酒 现在的复兴镇者康村一带还保持着古朴的以歌敬酒的习俗。每当客人进村,寨门、路口、转弯处都有身着阑杆服的布依姑娘手持竹筒酒,以歌迎宾,轮番劝敬,许多客人未门已是满面春光了。
九、体育
布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体育活动项目。这些体育活动是与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多为欢庆节日的活动内容。寓体育于娱乐活动之中,参加人员较广,场地要求不高,体育用具简单。每个体育项目都充溢着醇厚的生活情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1、磨秋千 2、八人秋 3、打秋千 4、甩糠包 5、鸡毛毽 6、打格螺 7骑竹马 8、耍麒麟 9、打“童棒”)
十、布依族忌讳
布依族的忌讳较多。如大年初一,忌敲响(避刮大风吹茅房)、忌扫地(避来年跳蚤多)、忌钱米外借失财、忌炒饭吃(避谷穗干萎)、忌女人先串门等。正月十五前,忌房屋附近晒衣服、忌女人坐在院坝梳头。正月间未谢土前,忌动土(避庄稼长不好)、忌搓索子(避稻谷不出穗)、忌在家做针线活(避庄稼长不好)、忌粮草落地(糟踏粮食避雷打)、在土地神、石神、树神附近拉尿拉屎(避得罪神灵会把你嘴巴扭歪会叫你生病)等,当你进布依山寨时,若看到某家门前用竹子缠着一块红布条,表明这家的牛或猪下崽了,生人是殷不能进去的,怕把邪恶带来。如果你到某一个布依族人家去玩,看到香火板上放着一碗水,那么你算是走运了。这说明主人家的娃崽不乖,正需找一个保护人呢!碰到这种场面,你必须讲几句吉利话,然后给孩子取个名字,给块把钱作为见面礼。这时主人就会高兴地杀鸡招待你。从此,你就是他家的亲朋好友了。
二、布依族风俗?
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
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绣花围腰,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腊染百褶长裙的。在节日里,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腊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
三、布依族的饮食禁忌?
布依族的习俗有:
1、民族婚俗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2、礼仪习俗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3、禁忌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四、元旦的饮食风俗?
元旦节传统食物
饺子 在北方,大部份的北方人会在元旦这一天包饺子,冬天比较冷,蒸几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再酱点醋,那味道真不错。
汤圆 汤圆在南方是很受欢迎的,像元旦、元宵节这种传统佳节都会煮上一份汤圆,象征着…
元旦古代传统食物有哪些?
桃汤 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五、元旦饮食风俗?
1、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对新的一年有着更高的期盼和收获,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期,南方人更为盛行,尤其喜欢糯米年糕。年糕有两种成分的,南方喜欢用糯米制作,北方喜欢用黏黍制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烤着吃,更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直接蒸熟即食。
2、汤圆
汤圆寓意为团团圆圆,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人们喜欢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吃美食,分享这一年的收获,总结一下得失,畅想一下新的一年新的目标和打算。汤圆有很多种类,有糯米实心汤圆,有芝麻的,有肉馅的,有紫薯的,彩色的汤圆更为时尚,寓意有个好彩头,纯色芝麻汤圆为经典汤圆。
3、饺子
元旦北方人盛行吃饺子,起源于明清时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聊家常,互诉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与委屈,同样也分享着所遇欢乐与收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热气腾腾的饺子也上桌了,家的温馨温暖着归子的心。
4、鱼
元旦和除夕人们都喜欢做条鱼,尤其红烧鱼,寓意新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5、鸡蛋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6、椒柏酒
由花椒和柏树叶浸跑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7、五辛盘
又称辛盘、春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传统民俗。意在尝新。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
六、欧洲饮食风俗?
欧洲各国饮食风俗如下:
法国
法餐是不能用味美或营养丰富来形容的。
除了在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程度以及不同地区所演变出的多元化菜肴与烹调方法,在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它西餐之上。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比如精美的餐具、典雅的环境等。
德国
德国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烹饪方法以烤、焖、串烧、烩为主。
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喜欢吃香肠,他们制作的香肠有1500种以上。就餐时盘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要全部吃完之后再续添。如果吃不了剩在盘子里,认为你觉得菜肴十分难吃!
西班牙
西班牙人是世界上最讲究饮食的民族之一。西班牙饭菜种类丰富,做法考究,绝大多数到西班牙旅行的中国人均能接受西班牙饭菜。
西班牙盛产蔬菜、水果、海产品及牛羊肉,而且质量上层。若与西班牙主人用餐,饭后不要溜之大吉,而是喝杯茶、消消食。
英国
英国饮食总体以清淡为主,不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品。
英国的饮食比较注重营养均衡,在每天的日常饮食中都会有大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肉类以鸡肉牛肉等为主,忌吃动物肝脏,肥猪肉等。一般富裕英国人家往往每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匈牙利
匈牙利的饮食,兼受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影响,喜欢味道浓厚、油大的菜肴。同时注重菜肴质高量大,讲究丰盛吉祥。
他们喜欢微辣味,特别爱吃带甜味的辣椒,还愿意在菜里放些辣椒粉。
意大利
意大利菜多以海鲜作主料,辅以牛、羊、猪、鱼、鸡、鸭、番茄、黄瓜、萝卜、青椒、大头菜、香葱烹成。
制法常用煎、炒、炸、煮、红烩或红焖,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带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以略硬而有弹性为特色。
七、布依族的饮食习惯?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
1,黔西南布依族饮食大多以稻米为主,以玉米、小麦、小米、红薯等杂粮副食为辅。
2,布依族尤其喜欢糯食,各种节日都包粽粑,打糯糍粑,做褡裢杷,蒸五色糯米饭等,也常用这些糯米食品敬供祖宗、山神,款待客人和赠送亲友。
3,布依族的肉食,主要有猪肉、牛肉、狗肉、鸡肉、鸭肉、鹅肉等。每年冬腊月间,喜欢腌腊肉,灌香肠,做血豆腐,是在春节期间敬祖宗、家人食用、款待宾客必须上桌的肉食品。
4,布依狗肉,其做法多样,有炖、烤、灌狗香肠等,风味独特,味道鲜美。
5,在盘江流域一带,许多布依族村寨,杀年猪时,都喜欢做活血吃,布依语叫“更勒大”。其制作方法:用猪的胸叉骨、脾脏和瘦肉剁碎,在锅里加蒜、姜、辣、酱、酒、花椒、砂仁等佐料,煎炒掺汤煮熟,舀在大缸钵或搪瓷盆里,然后把猪血倒进肉汤里搅拌,稍待凝固片刻,便可食用了。味道鲜美可口而又特别,富有营养价值。
6,布依族用蔬菜、豆类制作的嫩豆腐、干豆腐、盐豆腐,以及干笋、酸笋、泡菜、盐菜、酸辣椒、油辣椒、霉豆腐、水豆豉等也是极好的家用食品。
7,布依人还特别喜欢喝自酿的家酒,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每当客人到家,必以家中自酿的酒款待,直到客人昏昏欲醉方为尽兴。这种家用酒名曰“便当酒”,度数不高.但十分醇和,回味悠长,不刺喉,不打头,用大米、包谷、高粱、小麦酿制而成。糯米掺蜂糖酿出的酒,更是布依族的一种独特美酒,酒味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每逢结婚、喜庆节日或远方来客,喜酒好客的布依人,才以此酒盛情款待。
八、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是西南地区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生长在黔中土语区传统布依族世代摩公(专门从事布依族摩经唱诵的经师先生)家庭的人,我凭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简要叙述布依族的“过年”习俗。
“腊八”祭祀土地神。这个祭祀活动一般由寨老牵头,每家每户集资参与,就近请摩公主持祭祀仪式。其大概意思是拜祭土地神灵:我们村(寨)种您的土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家家五谷丰登、牛羊成群、鸡鸭满圈,非常感谢您的庇佑,眼看新年要到了,我们全村(寨)来给您修缮庙宇,清扫卫生,还给您送来猪头、雄鸡、米酒、香烛、纸钱,敬望笑纳,同时祈求您明年继续庇佑我们整个村寨无灾无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土地神以后,整个村寨的“年味”便渐渐浓起来。女人们开始做豆豉、酿甜酒……男人们则给小牛钻牛鼻、穿鼻圈、教耕地。
腊月廿三“送灶神”。每年腊月廿三日祭灶、送灶王神(有的是廿四),在布依族地区是一项影响很大、流传很广的习俗。布依族习俗里,灶王是负责管理人间烟火的神,被视作一家的保护神而倍受尊崇。灶王龛大都设在“灶上”,以表明灶王爷的地位非常之崇高。
腊月廿三日这天夜晚,灶王爷按惯例要上天“述职”,并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再根据灶王爷的汇报,赐予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换句话说,对一家人来说,新的一年里是吉是凶、是祸是福,灶王爷的汇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送灶王”仪式不容小觑。
腊月廿五“杀年猪”。杀年猪是一年中盼望已久的最喜庆的日子,也是布依村寨最忙碌、最闹热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放开肚皮大块吃肉直到“吃饱”了。
布依族“杀年猪”很有讲究。一是挑选吉日:杀单不杀双。一般约定俗成的大日子是腊月廿五,也可以选在腊月廿一或腊月廿三。二是挑选屠夫:在布依族村寨里,要能干又命好的人(有儿有女并且儿女都有出息的人)才能够动手杀年猪,这样不仅寓意来年喂猪顺利,而且主家也想讨个好彩头。三是杀猪忌日:即逢着生肖猪那一天或逢着家中主要劳动力的生肖那一天,是单日子、大日子也不能杀猪。
杀好年猪的主家都会热情邀请隔壁邻居和家族以及亲朋好友前来“吃庖汤”(杀猪饭),共同举杯庆祝一年的喜悦,并祝福大家来年继续杀大猪、发大财,满屋瞬间洋溢着一年辛苦后满足的碰杯声、划拳声、欢笑声。
腊月廿六“刷阳春”。“阳春”指瓦檐、楼口上的珠网、灰尘,也有“阳春三月”之意。“刷阳春”明是彻彻底底大扫除,暗含“把昨年的旧尘清扫出去干干净净迎来崭新的一年”的意思。
“刷阳春”这天全家一齐动手,凡是能搬动的东西,或者由于禁忌而没有搬动过的东西,包括桌椅板凳、箱柜衣物,全部挪位,有的搬到院子里,有的移到屋中间。全家人扫的扫,抹的抹,把几间房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彻底清扫干净,将桌椅板凳、锅碗盆瓢摆放整齐,焕然一新,预示着一家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廿七捏“血豆腐”。“血豆腐”是布依人家的一种美食,用新做的豆腐混合成块猪血,再加一些相应佐料揉搓捏团而成。
做豆腐费工费时、程序复杂,邻里间一般都器具互借、互相搭手,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增添了节前的不少喜庆气氛。
豆腐做好后,割成块,一块一块放进干净的盆里,倒入适量成块猪血,加些盐和花椒之类的佐料不停搅拌揉搓,揉搓均匀后再用双手捧捏,捏紧成团,然后用青菜叶包好放在熏腊肉的炕上熏干即可。
除夕请神灵“安香火”。“安香火”又称“安家神”,一般是在除夕那天的下午进行。“安香火”前,先把旧“神榜”撕掉,换上新“神榜”,摆设香案、准备公鸡,由摩公在堂屋设坛杀鸡恭请恭迎天地神祇、一脉先祖神灵回龛就位,享用“过年”供祭,同时庇佑主家年年清吉,老少咸亨、六畜兴旺、四季平安。
除夕夜“守岁”。除夕夜不能串门摆家,要把自己家的火塘烧得旺旺的,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火塘或火炉旁闲聊,总结一年的得失,找出来年努力的方向,还必须适时给神龛上的香炉和烛台换香、换烛。“香炉不断千年火”,就是说除夕夜神龛上的香烛不能断,火塘、火炉里的火也不能熄,讨“代代儿孙满堂、辈辈香火不断”的好彩,这叫“守岁”。“守岁”有两层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期望和祝愿自己的父母和仍然健在的爷爷奶奶等家人永远健康、长寿。
正月初一“买水”。“买水”就是去经常取水的地方祭拜龙王爷,给龙王爷烧香、烧纸钱,感谢龙王爷的恩赐。同时希望龙王爷一如既往的关心我们、眷顾我们,赐予我们年年风调雨顺、不涝不旱,保护我们年年丰产丰收。
正月初三“票包”。“票包”是布依语,票是打发、打发礼品,包是公、祖公,泛指祖先。“票包”连起来讲就是拿腊肉、糯米粑等礼品打发老祖宗的意思。
正月初三晚上,各家各户都会另做一桌席摆到堂屋中间的供桌上,再一次恭请列祖列宗前来赴宴,并告知一年一度的“过年”已经结束,望列祖列宗时时护佑后世子孙平平安安、空手出门、抱财回家。
九、布依族有那些风俗?
布依族习俗
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
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绣花围腰,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腊染百褶长裙的。在节日里,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腊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
十、贵州布依族风俗文化?
1、建筑风俗
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半楼房通常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半部是平房,右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2、饮食风俗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3、服饰风俗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为主。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
4、家庭地位风俗
布依族家庭实行父系家长制。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男性长辈皆受尊敬,为人正直者更有威望。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如再嫁则不能继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