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夜市地图,繁华程度令人惊叹

宋朝夜市地图,繁华程度令人惊叹图1

宋朝夜市之趣可称一绝,千年之前竟能出现如此繁盛的商业盛况,实是令人惊叹。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的记录,更可印证当时汴梁夜市的繁荣:“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故永绝蚊蚋。”

北宋南渡之后,江山风雨飘摇,在《东京梦华录》中回忆起汴梁风光、都城美食,竟然可以到这样详细的地步,当时盛景可见一斑。肚肺鳝鱼羊白肠,批切羊头鲊脯香。鸡皮麻饮冷元子,水晶皂儿糖荔枝。

1、旋煎羊白肠

“旋”,意为“临时、即时”,有个成语叫做“旋吃旋做”,旋煎羊白肠这道菜临时做即可,不需要准备很久。而“煎”也并非高温油煎,古汉语中的“煎”还有用水熬煮的意思,“羊白肠”则是指羊的大肠与小肠,开封人称为羊双肠。这道菜现在仍有,并且做法还是沿袭先人之法,在滚烫热水之中稍微煮煮,煮熟即捞起,保持其鲜美的原味。

2、批切羊头

批切羊头是指把羊头肉细切。将晶莹透亮的羊头肉细细切了,肥瘦相间,红白分明,佐以陈醋、辣子,便是一碟上好的下酒菜。

宋代对于羊是十分钟爱的,羊在皇室的餐桌上出现的频率更是高。宋朝开国初期就立下一条“御厨止用羊肉”的宫廷规矩,而羊肉脂肥肉嫩实数上乘。

皇家菜单里常见的就有肉熟加料腌拌的旋鲊,灶炉内烤熟的炕羊,炭烤的炙子骨头(羊胁排),煎熬的酒煎羊,慢炖的鼎煮羊羔用外皮包馅卷成条状的羊头签、羊舌签等。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提到,在苏轼的家乡还流传着一句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方面说明苏轼文学造诣之深厚,另一方面也点出,能吃羊肉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3、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

庄绰《鸡肋编》云:“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即把皂角仁儿煮软了,浸上糖水凝结了再吃,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冰雪冷元子”是用黄豆和砂糖做的,把黄豆炒熟,去壳,磨成豆粉,用砂糖或者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面,也是宋朝常见的“冷饮”。

4、姜豉

字面来看,容易误解为生姜与豆豉的混合物,实则是肉冻。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云:“寒食煮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姜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姜豉,故名焉。”姜豉做法类似猪皮冻。姜豉是一类菜的总称,不同的命名大都是基于原料的不同。换成猪蹄,即为“冻姜豉蹄子”;改用猪头,称作“猪头姜豉”;用肥鸡可做道“姜豉鸡”,白鱼、鲤鱼也可按照同样的原理制作“冻鱼”。

5、生淹水木瓜

这是夏日的清爽小吃,把木瓜削皮,去瓤,只留下果肉,切成小方块,泡到冰水里面。

还有一种是“药木瓜”,先用滚水把整只木瓜煮到发白,用刀剖开,将瓤掏净,清洗过后,往木瓜里面放盐,按照需要放入中药材,然后再些许清水,置于阴凉之处腌制,过一夜待木瓜里面的水干,将药材倒出,再往里面加入蜂蜜,待蜂蜜渗到木瓜里面,再把木瓜切成小块,用冰水泡着吃。

6、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汤,然后放凉,再加进磨碎的冰块,便成了一碗极好的消暑冷饮了。不仅如此,当时还有众多药草茶大受欢迎,时人称“饮子”,是由各种味道温和、效用温和的草药熬煮制成,既可消暑,又能养生。据公号“我们都爱宋朝”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