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南宁小吃

潮新闻客户端 渠长根

晚潮|南宁小吃图1

都说“饮食男女”“民以食为天”,除了吃,其它的七情六欲皆可抛。老祖宗造出这些言简意赅的词语的时候,估计也是走遍了天下、通透了人生,多么的精粹啊。又说“人的饮食习惯早在18岁之前就已经养成了”,这也应该是大白话大实话。脚步南北、目及东西,满眼充耳塞鼻的,几乎都是琳琅满目、五颜六色、各味杂陈,但是最后不自觉的食物选择,多半还是儿少时候的记忆。

早听说南宁的小吃很有特色,西南地区风味浓郁。同伴更是乐此不彼,出发之前,做了精心准备,遍查网络,以为凭据。忽然间,来到南宁,也是从容不迫,从中山路到朝阳路,再到园湖路,再到建政路、兴宁街,甚至三番两次前往中山路,为了那错过的美味佳肴。呵呵,两个大男人,忽然间有了些小女子的缠绵和痴情。不是我们的错,委实是那些小吃的特色容不得你浅薄之。

一、老友面(粉)

它是超越百年的邕城面食。而且还有一个动听的迷人传说,让你有些不得不信,而且信不信已经不重要,必须得先吃起来。说的是,城内一老翁对喝茶兴致特浓,几乎天天光临周记茶馆,久而久之,与老板渐成莫逆。忽然有一天感冒了,没去茶馆,周记老板意外之余颇为惦记,亲自上门嘘问,更以精制面条相送。此面有些特别,佐有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百味交集、热气腾腾,送与这位老友面前,真格是色香味俱全啊!老翁慢慢悠悠地送下肠胃,竟然出了一身汗,病状随之而减轻。大概是出于对周记老板的感慨和赞赏——危难之际显真情啊,也许是出于对嚼面老翁的同情和羡慕——危难之际得真情啊,故此,以周记老板所做所呈之面叫“老友面”。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故而经久不衰。

晚潮|南宁小吃图2

热热闹闹都是为了一碗老友粉。摄影/渠长根。

老友面真的那么入味入口而令人难以忘怀?我的感觉,很像小时候在老家所珍惜的一种小食物。那时候,因为家贫,常常在春节期间油炸猪肉,外裹面粉,名曰“小酥肉”,存放时间较长,往往在年节过去许久之后还留有一部分,为的是在渴望肉食的时候,能拿出来打打牙祭。一次次地翻检出来下锅,最后只剩下了星星点点的碎末末。把这些碎末末放入面条中,那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就油然而生。我倒觉得,南宁的老友面或老友粉,就是儿时的这种奢侈油渣面条。同伴却说,没吃的时候,经过店面,实在承受不了那种味道,一种说不上来的味道,更不要说去亲自喝上一大碗了。我的同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士,秀山丽水里长大的帅哥,对这种似乎从阴暗潮湿、黑黢黢的陈年老屋里端出来的面食,不屑一顾。我能理解,第一次经过中山路上的老友面馆,我们没有进去。倒是在其身边的另外两三处名吃里爽爽快快。

但是,不得不告诉你,第二天晚上,当我们再去中山路的时候,同伴却主动地说,还是尝一尝吧,要不然对邕城名吃失之交臂,未免太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名吃了。呵呵呵,老友面,幼时的亲切感淡然而至。

晚潮|南宁小吃图3

一碗老友粉、满是少时忆。摄影/渠长根。

二、干捞粉

粉,自然是南方的特殊食物原料了。大江南北、岭南荆楚,以至云贵,莫不以之为主食。想来,各地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地方优势和风土人情,尽情给予了“粉”一个又一个自由的天地,造就出各具特色的食品了。糍粑、粘糕等自不待言;粗细圆扁、盘陀圈斤,等等,不一而足,无论其做法、存法、吃法。对此,我的同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飞往南宁吴圩机场的途中,他就兴致勃勃地不厌其烦起来关于粉的风情民俗。

中山路。是我们第一次品尝干捞粉的地方,那是一条稍显破旧——其实白天看着实在破败不堪的街道,而且这家在百家宴或者众多小吃中无疑闯入我们眼帘的干捞粉,就在那家复记老友面的隔壁,不过,老友面是有店面的,干捞粉是街面地摊儿罢了。但是,它在无意中被我们偶遇,那也是一种机缘,源于在老友面馆前的迟疑和张望。人啊,其实很怪,彷徨犹豫之间,一种惰性会让你落座于未必刻意的地方,又往往在对刻意的东西欲罢还休的片刻间,遭遇另一种美丽,甚至是艳遇。对于干捞粉,我不得不说,就是这样的一种经历。呵呵,有意而来的老友面,第一次放弃了;放弃的时候,随意地选择了干捞粉,却是地道的南宁另一名吃。原来,有意插花与无意栽柳,就这样被成就的。

晚潮|南宁小吃图4

干捞,只是粉的一种做法?摄影/渠长根。

到底啥是干捞粉?老板说:把米浆蒸熟后切成条形,用调制好的叉烧、肉末、葱花、炸花生、酱料、香油等参拌即可。特点嘛,香、酸、脆、甜、咸,五味俱全,而且个个适度,尤其是食之不腻。记得入住宾馆之后,吃的午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叫什么香鸡粉。花费不多,十元左右,还有小菜相伴,也挺有味道的。但是,与干捞粉比起来,名吃的身份就悠然起来,尽管吃的时候,也是极其简陋地蹲坐在人来人往、烟雾霏霏的路面上。

三、卷筒粉

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性名吃——用酸枣等多种原料磨成米浆,红红的,或者黄黄的,放进托盘摊成一张薄饼,撒一些肉末、葱花在上面,蒸熟后卷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酱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点是软滑爽口。

晚潮|南宁小吃图5

卷筒粉,只是围观,那肯定是浪费。摄影/渠长根。

好不好吃?我的感知是认真的,比较有味道!但是,一种小吃,连着吃了三次,当然第三次是另外一个地方的恰逢路遇。单单是在中山路夜市,我们连续两个晚上都去了,这大概只能说是别有用心了。哈哈哈!干嘛?值得吗?自我解嘲说,中山路上的好多名吃都错过了,力争填补这个空缺和遗憾,是我们再次前往的当然理由和最大真实,至少在我是这样的。还有一层意思,同伴说,这个老板娘曾在杭州打工,卖了三年的龙井茶,至今仍对杭州念念不忘,连声地说着杭州的美妙和婉约。因此作为杭州人,我们得为这样的心系杭州的人捧场!这是一个更为高尚的理由!那就去吧。第二天晚上,荤、素两种做法的卷筒粉,各来了两个,比之昨晚投入多了。同伴还认认真真地为劳作中的老板娘拍了大约十分钟的视频。真奇怪,老板娘,还十分配合,专注地操持着,不管是下粉,还是浇汤,还是送货,那种认真劲儿,绝对超过昨晚的初遇。

不知道我的同伴有没有把他的视频拿出来示人。

但是,明显地体会出,同伴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一个来自杭州的游客,对于曾经奉献过杭州的异乡女子,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一种谢意,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十分高尚的行为。如果你去隐晦地想下去,便的确有些猥琐了啊。但是,我们自始至终不知道女老板是否懂得杭州游客的心意。

晚潮|南宁小吃图6

主营卷筒粉的老板娘,怎么看都觉得亲切,因为在杭州待过。摄影/渠长根。

卷筒粉,有味道,因为其色彩、味道和形状;南宁中山路上的卷筒粉尤其有味道,比之与建政街上那一家自陈有三百年家传历史的店铺卷筒粉,更加吸引了我们,因为其制作者的杭州经历。

此外,还有粥品——南宁人早餐爱吃粥,粥也有十几个品种之多,有瘦肉粥、猪红粥、鱼片粥、红豆粥、皮蛋粥、田鸡粥等。特点是香热鲜美——我们去了两次园湖路上的粥铺,一碗乳鸽粥要价30元,一锅土鸡粥,要价更高,130元。不是130元贵,而是一只鸡放在米里面煮食,如此而已,就拿去了我们的一大张钞票,稍显昂贵了些。乳鸽粥,我们一直吃到子夜时分,饶有兴致!

四、酸品

酸品,是不得不说的南宁异味。

酸的东西,没少吃,但是这么个吃法,却是当代人特珍惜的人生诸多“第一次”之一。带我们去昆仑关的司机说,酸品南宁方言叫“酸野”。南宁有句俗话称“行人难过酸野摊”,就是惟妙惟肖“酸野”的描述。原料采自当地物产木瓜、萝卜、黄瓜、莲藕、椰菜、菠萝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售卖者往往是一辆手推车,或一个大大的摊位,上面五颜六色,一坛坛一罐罐,煞是诱人。

晚潮|南宁小吃图7

自我约束能力瞬间归零,就这个“酸品”惹的祸。摄影/渠长根。

无论是哪个摊位,总少不了一些人,无论老少俗美,酸溜溜、口咧咧、喜笑笑,在坛罐的周围,用心地领略属于邕江城内的风景。我们,实在看不透,因此也就挡不住,嗫嚅着来了一块。哈哈,男人,一个男人,在街面上,为了一种出乎意料而惊呼,你看见了,一定会斜睨于他的吧。可是,我们还真的就那个了。

哎,如今的社会赋予男人的使命太多了,连对惊奇的表达也要道貌岸然,让男人们活得太累了。试想一下,什么时候,男人也可以像女人那样,在大街上,在需要的时候,在合适的时候,在情不自禁的时候,喊出说、说出来、叫出来,哈哈,那才是宽容的空间、和谐的社会、平等的时代啊!!!

五、柠檬鸭

柠檬鸭,应该是一个多少让我们有些失望的追求。据说,它是广西武鸣县一带的特色菜肴。其做法是将宰后洗净的鸭切成块,入锅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丝的酸辣椒、酸芥头、酸姜、酸柠檬、酸梅、生姜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盐豉,炒熟后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其味酸辣适宜,鲜香可口,极其开胃。瞧瞧,说起来,一定是一个上等的食物。但是,吃起来,似乎言过其实。我们买了几乎大半只,能吃完吗?尽管同伴是擅食鸭子的江南帅哥。

实事求是地说,它很像南京的盐水鸭,至少我的对比是这样的,无论味道、色彩或口感。大概是我对于鸭的多种食用方法简单化的缘故吧,更多地了解了北京烤鸭和南京盐水鸭,尤其是后者,因此才把南宁柠檬鸭类同于盐水鸭。这么说,有没有不分青红皂白、难辨茅台与家酿的粗陋和随意,我已难以自评了。估计是懈怠甚至亵渎了柠檬鸭。

最后,我们所买的大半只柠檬鸭放在宾馆的冰柜了,出发去机场时忘记得干干净净。呵呵,如果是菠萝蜜,间或是百色大芒果,即便是南宁的一幅画,我们也绝不至于在出门的时候,忘之于打尖地。然而,我们确确实实把柠檬鸭忘记了。在我,那种忘记是有意的;同伴如何想的,我没问起来过,估计他也没有了兴趣。回到家里,想起来,确信还必须给柠檬鸭恢复名誉。不是柠檬鸭不合我们的口味,是买鸭下饭的那天晚上,先行吃进去了两个卷筒粉的缘故。至于是不是因为与来自西北边陲——青海西宁的两位美女同行共进晚餐导致了秀色可餐,以至于淡味于南宁名吃,也未可知。至少,如果这种情分占了上风,对于柠檬鸭,也是极其不公平的了。我们必须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之正名:不是柠檬鸭有问题,是我们的味觉和食欲有偏差——在秀色中选择了羞涩。

哈哈哈,怎么在谈吃论鸭的时候,说起了男人,又在自评男人的时候,恰恰遇到了不能释怀的柠檬鸭?

——南宁,不是可以随便忘记的。

晚潮|南宁小吃图8

就是这条中山路,困住了我们的脚。摄影/渠长根。

作者简介:渠长根,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有散文集《从江南出发》、评论集《走进时代深处》发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