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的白丸子,是福州的一款传统小吃,糯米制作的,可以煮甜的,也可象锅边一样,煮成咸的,老福州人认为,这种糯米制作的丸子很补身养胃。这是原来福州坊间很常见的一种食材,现在只能在福州的周边乡镇才能寻觅到它的身影。
白丸子在晾晒
三十多年前,每到秋风渐起,福州家家户户的老人就开始制作白丸子,这也成为了老福州城里的一个别样风景。在福州亭江闽安镇的街头,老人家一边一粒一粒的掰着白丸子,一边跟我回忆起只属于她们这个年纪的旧日时光。
—–拍于亭江闽安镇三叉老街。
闽安镇三叉老街
如今,随着城市变迁,手作白丸子,这个行当已经日渐式微,白丸子,也逐渐的变成了一种城市记忆。
作为一个城市变迁的亲历者,我们乐见城市的发展进步,而对于那些依旧坚守传统的人们,我们更应心怀敬意。在老人眼里,这一粒一粒掰出的丸子,既是对传统的固守,也是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老人在制作白丸子
老人说,她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双儿女,现在,趁着还做的动,她还能靠着这白丸子补贴家用,养活自己,减少子女的负担。“我也快做不动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做这个了。”
晒干的白丸子
与体制内的退休老人不同。
这个老人是当下许多农村老人生活境遇的缩影,她们乐观、坚忍、勤劳、淳朴、自尊、自爱、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一双灵巧的手,养大了子女。
在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她们依旧凭着手艺维护着作为老年人的自尊,正是靠着这样的辛劳,她们依旧能够经济独立,并淘换来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对于这样的老人,心生敬意的同时,惟愿她福寿绵长,一生康泰。
白丸子
浸泡的白米磨成浆,将米浆滤水成“柴”,然后再一粒一粒掰成花生米大小的小丸子,并将其晒干或凉干制成。要食用时,将其煮熟,配以白糖即可,或者加点紫菜、虾米,芹菜,煮成咸的口味,这是福州白丸子的两种味道的吃法。
乡土记忆
冷水下锅,水即将烧开时,把白丸放进锅里煮,刚下锅不要搅动。过一会儿再缓缓搅动,以免粘锅。
白丸子蛋花汤
下面教大家一道白丸子蛋花汤,养身养胃:(感谢网友沧海一粟提供的菜谱)
切2片生姜 放入清水 水将烧开, 打入鸡蛋, 待荷包蛋形成。再加入白丸子 ,烧开浮起 ,再加一瓢冷水, 再烧开, 加入红糖(或白糖)搅匀 。营养清甜的早餐做好啦,养胃养身。
酒酿白丸子
喜欢吃咸口味的,可以这么作:
起油锅,加水烧开,分别加入紫菜、虾米、芹菜、香菇丁、最后加入白丸煮到浮起后即可。味道就像街边的锅边糊的口味。
制作咸鲜口味的丸子汤
水即将烧开,再加入丸子,本品是半干的,绝对不会夹生。而这种咸口味的丸子,吃起来像锅边的味道。
这么煮不夹生
还有一种防止丸子夹生的秘诀:下锅前,先把待下锅的白丸子晒上水淋湿,再下锅煮,也不会夹生。
做好了
小贴士:
白丸子怎么煮不夹生?(网友小蜜蜂提供)
煮丸子的锅底开始出现泡泡了(即将烧开),就能下锅了,下锅前,先把白丸子用凉水水淋湿,一定不会夹生,小时候外婆常常煮给我吃,可惜外婆不在了。
市场上已不常见的白丸子
衍生阅读:福州闽安镇。
闽安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千年古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公元893年,唐朝已在闽安设巡检司衙门,宋代时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元明清时沿袭为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也是千年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在这绚烂光环背后隐藏着多少悲壮和辛酸。
古桥
今天我们来到闽安镇,穿过时光隧道走进这有着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名镇。据碑文记载,闽安镇从初唐至民国,至抗战前期一直是闽江口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重建的门楼
唐太宗(627~649年)时已是闽州重要港口。玄宗(712~756年)时,福州一跃而成为我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文宗(826~840年)时,南海各国商船均由闽安镇放洋出海。现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型古朴凝重的通海大石桥迥龙桥,便建于昭宗天复二年(902年)。
古桥
除了悠久历史的文物,这里的民风淳朴,宁静祥和,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在这里,你还能寻觅到旧时老福州的模样。
战争印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