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

博白小吃五花八门,品类繁多,其中以籺类食品为著。食籺是博白客家的饮食风俗之一,传递着博白的风土人情。在当地,有客人来访,主人都喜欢做籺来招待,以示热情好客。

近日,记者来到博白县永安镇大车坪屯采访时,近距离观察了这道美食制作的整个过程,感受客家人的美食情怀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1

食籺方知客家味

“籺”普通话读作“hé”;客家话则是“eg”,类似“@”的读音。在博白,糍粑、糕点和点心等小吃统称为“籺”。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2

村民正在制作木薯籺

“我们现在做的叫木薯籺。”当天,在大车坪屯村民彭丽锦的家里,她和几名村民正忙着在木薯粉中加入100度热水,待烫得软糯、发黏后,再慢慢擀成小圆饼,随后放入馅料,用模具一压,就成了一只半月形的木薯籺。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3

村民正在擀木薯粉

据彭丽锦介绍,做木薯籺一般都是几个人同时做,这边擀木薯粉,那边制作馅料,一般一分钟就能做一两个。待捏够一筛后,便放入锅里炊上五分钟即可出锅。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4

制作够一筛后,就马上放进锅中炊

在他们村,做木薯籺所使用的馅料,一般是由猪肉、大蒜、油炸果、竹笋、芹菜等组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失去木薯籺本身的那种纯粹的香气。而且,原料的使用也很讲究,一般都只使用自己生产的食材。比如,木薯基本上只选用村里种植的,竹笋也全部是用大车坪屯种植的竹笋,“其他馅料,除猪肉外,也全部使用自己生产的食材,这样做出来的籺,才是正宗的‘家乡味’。”大车坪屯的生产队长冯飞翔称,大车坪做的木薯籺很有名,很多人就为吃一次木薯籺而千里迢迢来到大车坪做客。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5

馅料会剁得很碎

他说,在当地,有这么一句话:“食籺方知客家味。”可见,这道美食在当地人心目中有多重的份量。

承载着客家人的美食情怀

“客家的籺取材容易,经济实惠,工艺简单,容易制作,变化多端。”大车坪的乡贤冯三四是一位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就多次写到了“籺”,可谓是情有独钟。在今年2月25日,“五省区八地市文化名家走进博白-大车坪文化赋能交流活动”中,他还专门组织村民制作了大量的木薯籺来招待参加活动的客人。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6

木薯籺炊熟出锅,就能闻到很浓的香味

而在那次活动中,钦州知名女作家谢凤芹对这道美食也是赞不绝口。她在后来写的散文《客家文化之魂》中如此写道:“那些当年用来裹腹的木薯籺,今天已然成为招待尊贵客人的美食。——这道美食可谓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7

有客人来,客家人都喜欢做籺来招待

博白籍的专栏作家阮飞宇在他写的一篇题目为《禾是故土香》的文章中,专门讲述了博白的禾线籺。“禾线籺洁白莹亮,两头大、中间小,大小、形状如狗腿骨,柔韧性极佳,弯曲不断,扭可打结。蒸熟出笼时,蘸酱油吃,软韧可口,米香豉香混同而来,滋味美妙。”他在文中称,有一年清明,他返乡祭祖,回到鲜少涉足的故土,乡亲在镇上给他买了一袋风味小吃,告知是禾线籺。他这才知道,原来博白最出名的禾线籺出自他的老家,而镇上公认最好的禾线籺,则出自他的本家,这让他对此美食的兴趣大增。

今天,在特色小吃种类不断增多的当下,籺作为博白的一道传统美食,仍一直扮演着“主角”,是小吃中当仁不让的主打品类,流行于城区的街头巷尾和乡镇的饮食摊档之中,承载着客家人的美食情怀。

采写丨记者 王耀前

编辑丨庞荔馨
责编丨蒋西河
校对丨胡宗梅
审核丨陈 瑜
监制丨邹焕钧


博白这道美食简单易做,却有人为吃一次千里迢迢来做客图8
玉林日报社全媒体矩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