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面,各地各民族的美食可谓是数不胜数。今天所要介绍的便是云南保山的“四大美食”(仅代表个人观点)。保山地处滇西边陲,历史悠久,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边陲小城中,确依然有满满的生活气息与烟火气,自然而然的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美食,现选择其中的四个做一定的介绍,如下:
- 保山火烧肉
火烧肉
火烧肉的做法很简单,只需把杀好的猪放在火上翻来覆去的烤,待肉有二三分熟,七八分生时停止火烤,将其表面烤焦的猪皮用刀刮去后,显现出黄白色的样子,后把肉一一切下,这样火烧肉就算做成了。但是现在还不能吃,需要把切下来的肉再次切成肉丝或者肉片,加以特制的蘸水,并辅酸腌菜,生莴苣丝或者萝卜丝反复拌过后,一道鲜美可口的火烧肉就真正的可以吃了。
从《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火烧肉已有千年历史。
- 保山金鸡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是明末清初由著名诗人担当和尚传入,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是他在一个当地的寺庙中吃到豆腐时觉得口感欠佳,想要做出一定的改善,由此无意间创造出了口袋豆腐。因为该豆腐外酥内嫩,在吃时,用嘴咬开一口外皮,里面是嫩生生的活豆腐,就像一条口袋包着似的,故称“口袋豆腐”,后来就一直称这豆腐为“金鸡口袋豆腐”。后经过历代技术的改进,而传至今天的口袋豆腐,也变成了一道美味。
煮熟后的豆腐外皮柔软有韧性, 内含浆汁,雪白细腻,用筷子夹起,豆腐形似口袋, 乳白的汤汁中金黄的豆腐和翠绿的蔬菜漂浮其间,色味俱佳,让人赏心悦目,入口后散发出一股股大豆的清香,素淡可口,味道妙不可言,堪称“金鸡一绝”。为此担当和尚有对联云“嚼铁丸不费力气,食豆腐需下功夫”——成为名扬四方的名句。
金鸡口袋豆腐不仅有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认为,金鸡口袋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于是2012年被列入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金鸡火瓢牛肉
火瓢牛肉
金鸡火瓢牛肉是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农民张信宗于1989年创办的,吃时用铜瓢作锅煮,因此得名“火瓢牛肉”,灶具不用煤气或电磁炉,而是用那种烧炭的老式风炉,吃法将牛肉切作片状,肥瘦适当,搭配嫩滑带皮的牛肉,还可加点牛筋、牛杂等。整锅菜,除了牛肉,锅底还配有白菜、小瓜、洋芋等蔬菜,主味道麻辣、香甜,可口宜人。由于配料讲究,肉味鲜美,又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英豪之气,四方食客慕名而来,火瓢牛肉随之声名远播。火瓢牛肉汤鲜、肉松、爽口,香气诱人。在保山,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火瓢牛肉馆都是宾朋满座,红红的炭火,沸腾的汤锅,或夏日的挥汗如雨,或冬日的脸红耳热。
- 下村豆粉
下村豆粉
下村豆粉源于下村,但在保山城里,街角巷头的地摊小店,或穿村走巷的推车担子,都不难见到打着“下村豆粉”名号的小吃摊点。
正宗的下村豆粉都是用豌豆磨浆而制,叫“澄浆豆粉”。澄浆主要是指豆粉的一种制作工艺。这种制作方法需要多种工序,且耗时较长。利用这种工艺做出来的豆粉筋骨好,色泽亮,口感柔韧鲜爽,用熟练的刀工,划出的豆粉丝可以绕筷子。加入各种调料再倒入有名的酸甜下村醋,一碗酸辣爽口的下村豆粉便成型了,吃着口感酸甜凉爽,食欲大增,回味无穷。
以上便是保山四大美食了,当然保山还有许许多多的美食,这里也介绍不完,如果各位有机会到保山一定要品尝一番。如果没吃过这些美食也就不算真正的来过保山。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