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

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图1

乾隆对老娘崇庆皇太后很不错,做寿从五十一直做到八十。每顿寿宴,都是几百个大菜,而且,每道大菜,都起了四个字的名字。这没有一个文案团队办不来!

下图均拍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图2

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图3

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图4

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图5

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图6

看看乾隆皇帝怎么给他老娘的寿宴起菜名图7

一共二三百道菜,每道菜都起了一个四个字的吉祥话,实在是难死宝宝了!

东坡肉叫“蓝田方玉”,陕西蓝田县是产玉的地方。东坡肉是切成方块的。

鸡肉猪肉丸子,叫“日升月恒”,如果听过贫道“诗经大贫嘴”的就知道,“日升月恒”是《诗经》里的一句。表示像日月一样升起,常用来祝寿。但是鸡肉丸和猪肉丸,哪个是日,哪个是月呢?昴日星官管太阳,当然鸡肉丸是日,然而月亮明明应该是兔肉丸才对呀,为什么是猪肉丸?

枣糕香瓜干,叫“仙枣如瓜”,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封禅书》,东海有神仙安期生,吃的枣像瓜那么大,所以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盐水肘子拌海蜇,叫“冰玉双清”,倒真算恰如其分。三盘苹果,竟然有三个名字:天禄频增、太平献瑞、万纪升平。这里的频、平当然是从“蘋果、苹果”的名字里取的谐音字。又像煠羊肉条叫“庆洽昭阳”,也是取的阳、羊谐音字。

煮野鸡,为什么叫“镜彩腾华”?原来这是从“山鸡舞镜”的典故来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记载:山鸡喜欢自己的羽毛,经常对着水或皇宫里的镜子自恋地跳舞。

这里面,颇有一些我们老百姓的家常菜。比如:

蘑菇炖鸡,叫芝田集凤。这不就是小鸡炖蘑菇嘛!

白菜炖鸡,叫琼花引凤。

栗子烧鸡,叫彩凤将雏。鸡自然就是彩凤,那么一颗颗的栗子就是小鸡了?

熏猪肉,叫绕座兰薰。其实比起“绕座兰薰”,贫道更喜欢熏猪肉的香味!

最好玩的是炖白菜,居然起个名字叫“上清玉版”!玉版,就是神仙的书,用玉片做成,上面刻字。

今晚我上街边摊切二两绕座兰薰,买一棵上清玉版,回家炖一锅琼花引凤,吃完了洗两个天禄频增……

其实贫道想说的是:这种给菜名起吉祥话的习惯,从古到今就有。一开始的时候,大概只是就事论事,越到后来,花样就越多,以至于形成了一种菜名文化,这也可算是我国的一大特色。

例如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的“翠缕面”,无非就是擀得极细的面条。《清异录》里记载的“辋川小样”,就是用鲈脍、肉干、盐酱瓜蔬,黄赤杂色,拼成景物。若坐上有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王维的辋川图景致。这虽然名字新鲜,但毕竟还费工费时地做出了造型。这比乾隆老娘的万寿宴席还是实在许多。

朝廷官府、高人雅士热衷于给菜起名字,民间也一样,比如今天全国各地的民间小吃,有各种好玩的菜名:

心太软(红枣中嵌糯米)

一国两制(一半煮花生一半炸花生)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香菜猪蹄)

母子相会(黄豆炒豆芽)

波黑战争(菠菜炒黑木耳)

玉女脱衣(生菜卷去皮黄瓜蘸辣酱)

轰炸东京(蘑菇肉片)

穿过你的秀发的我的手(海带炖猪蹄)

这些名字怎么翻译成英文(包括那些高大上的菜名怎么翻译成英文),颇让人费踌躇。以至于形成了菜名翻译这样的研究课题。

比如心太软(红枣中嵌糯米)译为:

Xin tai ruan , named after a popular song—Steamed red jujube Stuffed with Sw eet Sticky Rice,

还有一个译名,诸位看看是什么菜?

Stewed Pig’s Hoof with the Strong-smelling Fermented Bean curd。

翻译成汉语就是:臭豆腐炖猪蹄。

而这道菜的正式名字叫“中国足球”!

参考文献

郑媛《中华菜名的文化意蕴》

王才英《试论中国菜名的相对不可译及对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