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

苏州人的冬日必食清单上

少不了糯叽叽的糕团

热气腾腾的糕团,吃来软糯香甜

还能讨一个团团圆圆的好口彩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2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3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4

下午四五点钟,万红菜场东侧的状元点心坊门口繁忙而拥挤,放学的、下班的,打菜场边路过的······飘散开来的糕团香气,引得不少人为之驻足。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5

不算宽阔的店面里头拾掇得明亮整洁,几十种手工制作的糕团点心挨挨挤挤地堆在桌面,一侧的案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食材和工具。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6

李忠华和妻子顾敏芳守着小店走过了8个春秋。夫妻俩年轻的时候都在星级酒店供职,后来辞职创业,辗转开过几年的饭店,8年前,在万红菜场门口盘下了这间门店。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7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8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9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0

铺子经营的种类繁多。松子核桃糕、白水糕、方糕、包子、馒头、麻尖角、拖炉饼······还有一些应时令而生的糕点,二月初二的撑腰糕、重阳节的重阳糕、春天的青团、秋季的桂花糕等等。

不同时节,店里不同的时令糕团也轮番上新。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1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2

店里的蒸糕,用的都是“老法头”。

逢年过节,招牌的松子核桃糕常常供不应求,人们在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在蒸笼氤氲的白色烟气里,等待一份新鲜出炉的美味。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3

制作糕点的米粉,夫妻俩特意找村里专门磨粉的老人磨制,做出来的糕点外皮带着原始的粗粝质感,吃起来更加软糯。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4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5

磨好的米粉均匀拌入核桃、松子、葡萄干、红枣、黑糖、桂花等配料,一层一层地撒入蒸桶。“不能心急,要等粉末颜色变深才能撒上新的一层。”

撒粉结束,盖上纱布,静待几分钟,糕体古朴清甜的香气四溢开来。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6

掀开纱布,趁热用木质工具在糕上按压,让糕体更加紧实,这是出炉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压糕。压糕完成,撒上干桂花,一块松子核桃糕便算完成。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7

顾敏芳主要负责蒸糕,一屉屉热气蒸腾的糕团伴随着她忙碌的脚步出炉。她的好手艺,是从祖父和父亲手里传承而来的。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8

几十年前,她的祖父就靠做糕点为生,常常被村里人请到家里做油馓子、方糕、贴香脆饼,后来祖父和父亲都先后在晨阳供销社加工部工作,专门做食品的行当,不少晨阳人吃着他们制作的点心糕团长大。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19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20

除了糕团,店里经过改良创新的各式饼类也很受食客的喜爱。

和传统的麻尖角不同,店里的麻尖角添加了葱花和麻油,风味和花卷类似,葱香味很足。面皮也不是印象里麻尖角偏硬的口感,面团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充分发酵,吃起来十分松软。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21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22

而外形更为细长的扁担饼则是店里的“独创”产品,一次制作麻尖角的过程中,过长的醒发时间偶然催生出了这款更加薄脆酥香的扁担饼。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23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24

低糖低油版的拖炉饼很受老客的追捧,“以前的拖炉饼重油重糖是为了果腹,现在吃这个的年轻人比较多,所以我们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适当减少了油糖的比重。”

李忠华依据客人的反馈,不断调整猪油、白糖、荠菜的配比,研制出现在这款“低卡”版的拖炉饼。

菜场旁的神仙小吃店!终于找到了!图25

每天早上6点,夫妻俩准时到店报到,揉面、拌馅、蒸糕、制饼、做包子······日复一日。

而那些被时光加持过的美味,也因纯手工的坚守而显得愈加珍贵。

来源:遇见张家港

实习编辑:张诗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