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春的饮食文化?
1、五辛盘
立春吃春饼历史悠久。据载六朝元旦吃五辛盘(五种辛荤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现扬州人立春时也吃五辛:新葱、韭黄、蒜苗、萝卜、芫荽。唐初饼与生菜以盘装之,称春盘,因与五辛盘有渊源,也叫辛盘,宋时改叫春饼,现也叫薄饼、荷叶饼、片儿饽饽等。
2、春盘面
元《饮膳正要》“春盘面”由面条、羊肉、羊肚肺、鸡蛋煎饼、生姜、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种原料构成。明、清时在饼与生菜外兼食水萝卜,谓能去春困。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
3、吃春卷
春卷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立春吃春卷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有喜迎春季、期盼丰收之意。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4、炒和菜
有了春饼,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谓和菜就是用时令蔬菜,如韭黄、豆芽、香干等切成的丝,或拌或炒。拌的话就将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丝煮好,用淀粉、醋、酱油勾成汁,用汁拌菜丝便成。若要炒着吃,就把肉丝、蛋皮丝、绿豆芽、豆腐干丝、粉丝、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锅中炒熟。讲究的可加海参丝、肚丝、香菇丝、火腿丝,这样就更好吃,也更营养。
5、吃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立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二、立春的由来立春的由来?
首先立春的由来立春的由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C—22°C的时段。
三、立春啦,立春的好诗词有哪些?
《立春》昨夜风雨洗客尘,朝来精气入心神。远处青山披黛色,陌上桃花笑盈盈。冰河初解犹寒意,烟村人家已焕新。不厌埂泥沾衣裤,喜爱溪头一枝春。
《渔歌子:立春》要说与冬今告别,心念曾经绪绕身。季更迭,立新春。陌上田园返绿新。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南宋)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四、立春的谚语
立春的谚语
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春季的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或初五,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即为立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对于立春有着丰富的谚语和俗语,这些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知识、人生哲理和民间传统。
1. 鸡皮蒜苗冻三茬,猪杂贝壳万层。
这句谚语是指立春后的江苏地区,蒜苗可以冻三茬,而猪杂贝壳则可以有无数层。这是对江苏地区的气候特点的描述。立春之后,虽然寒冷依然存在,但阳光逐渐变得明亮温暖,对于一些农作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2. 如脊在立春,迎峰过大寒。
这句谚语表达了农民对立春这一节气的期盼。立春后,阳光明媚,气温有所回升,人们感觉到寒冬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农作物的种植季节即将到来。这也是象征着迎接春天的到来,寓意祥和和美好。
3. 二月三十九,春播在眼前。
这句谚语指的是农历二月二十一,也就是立春之后的第39天,这时正是春播的好时机。农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开始播种庄稼,为新的一年准备丰收的希望。
4. 雨水过后三月春,万物更新绿如苔。
这句谚语描绘了立春之后雨水节气的特点。雨水是农民们期盼的节气,它代表着田地的灌溉和作物的生长。谚语中的”三月春”指的是雨水过后,随着气温升高和春意渐浓,大地开始披上绿意,新的生命在这个时候犹如苔藓一般涌动。
5. 立春腊月穿小衣,立夏衣裳脱离身。
这句谚语描述了节气之间气温的变化。立春时,虽然春天即将到来,但气温依然寒冷,人们需要穿上较厚的衣物。而等到立夏时,天气已经变得温暖,可以摘下秋冬季节的厚衣服,穿上轻薄的夏装。
6. 立春吃大肠,端阳吃蛋黄。
这句谚语是指立春时应该多吃大肠。立春时节,正是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人们需要补充能量,以适应接下来的春天。而端阳时节,正是夏天将至,人们可以吃蛋黄来滋补身体。
7. 立春起蛋,立夏起扇。
这句谚语在民间被广泛传诵,表达了人们对春夏季节的期盼。立春时,春天刚刚开始,人们开启了新的日程,干劲十足,就像鸟儿开始下蛋一样。而立夏时,天气开始变暖,人们开始用扇子来驱除炎热。
8. 立春雨不湿,清明风不燥。
立春之后的天气多雨,但这雨水并不会湿透,而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到了清明时节,虽然风吹日晒,但并不会燥热,更为适宜户外活动。
9. 立春寒食有雨,杜宾飞舞过前屋。
立春之后的寒食节气往往伴有雨水,而这场雨会吹走蟑螂、蚊蝇等害虫,为家庭带来好运。杜宾则是一种守护家庭的犬种,在立春之后飞舞的杜宾意味着美好的祝福和平安。
10. 立春植树又行春,如果不行你还看黄金一两。
这句谚语意味着立春是非常有利于植树的时刻。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而在立春这个节气,阳光明媚、气温适宜,非常适合树木生长。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再想种树就很困难了。
总之,立春是中国农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有着丰富的谚语和俗语与其相关。这些谚语不仅记录了人们对于立春的期盼和愿望,也反映了农民对于大自然变化的观察和认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五、立春的景物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农历的开年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开始。每年的2月3日或4日,阳历与农历的交替之时,大地渐渐恢复生机,万物苏醒,呈现出美丽的春季景象。
立春的景物多种多样,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景观。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立春的美景吧。
1. 春风拂面
立春之后,春风开始渐渐吹拂大地,带来了温暖和舒爽的感受。微风拂面,仿佛轻柔的手指轻抚着皮肤,给人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2. 草木萌发
立春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大地开始回春。草木逐渐萌发,从枯黄的枝干上长出嫩绿的叶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农田,到处都可以看到新绿的身影。
3. 鲜花盛开
立春是花开的季节,各种花卉开始盛开。梅花、桃花、杏花等花朵竞相绽放,展现出它们独特的美丽。游人如织的花展成为了人们观赏花朵的绝佳场所,让人陶醉其中。
4. 春雨绵绵
立春之后,春雨频繁而绵绵不绝。雨水滋润着大地,洗去了冬天的寒冷和尘埃,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5. 春光明媚
立春之后,阳光渐渐变得柔和而明媚。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屋内,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户外的阳光也开始变得明媚起来,阳光照射在大地上,使得景色更加美丽。
6. 鸟语花香
立春之际,鸟儿开始啁啾争鸣。各种鸟儿在树上留下美妙的歌声,形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迎接着新的一年。
7. 田园景色
立春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农田成为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在春天的阳光下,麦苗绿油油的,稻田里泥土湿润,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民们忙碌地耕种着田地,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
8. 春游人潮
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变暖,人们开始踏春去郊外游玩。公园、山区、湖畔等地成为了春游的热门目的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景和宁静,放松身心。
9. 春季美食
立春之后,春季的美食也是令人期待的。各种时令蔬菜和水果开始上市,给人带来一种新鲜和美味的享受。春天还有许多传统的美食,比如春饼、藕丝炒肉片、清蒸鲈鱼等,让人垂涎欲滴。
以上就是立春的景物,它们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丰富多彩的一面。春天是大自然的开始,也是希望和新生的象征。让我们怀揣着对春天的期待和热爱,迎接立春的到来吧!
六、饮食文化的云南饮食文化?
云南有“春天食花,夏天食菌,秋天食果,冬天食菜”之说,滇菜具有生态、绿色、健康的特点,其原料全部来自天然,属绿色食品,也是21世纪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滇菜“进京入沪下南洋”,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影响; 介绍云南饮食文化的书籍有《云南省饮食文化系列丛书》。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个民族有各自的美食佳肴,可谓五光十色,美不胜收。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食物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正所谓“绿色的就是菜,会动的就是肉”。养殖:拘兽以为畜,如《华阳国志·蜀志》:在滇北与四川相连地区有石猪坪,“有石猪子母数千头。长老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迄今夷不敢牧于此”。种植:稻谷、酸角、小麦、豆类、玉米、马铃薯。
七、北方立春和南方立春的区别?
区别一,天气不同。南方立春后气温回升快,多持续性阴雨天气,北方则不是倒春寒,就是晴朗少雨。
二是南方春耕种远早于北方。北方立春后一个月即到惊哲春分前后才耕牛遍地走。南方则很快进入农忙。
八、年前立春和年后立春的谚语?
年前立春脱棉袄,年后立春三月寒
立春是新一轮二十四节气的开始,立春中的“立”字是开始的意思,“春”字代表着温暖和生长。
虽然说立春代表着春意将从此开始,这句俗语中的“年前”和“年后”,都是指的农历上的春节。“三月”也是说的农历上的三月,而不是公历的三月。
这句俗语所描述的就是立春发生的时间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过程。立春节气如果是发生在大年之前,那么,气温将会回升的很快,带来的自然是暖洋洋的天气,基本上就不需要穿棉袄了;而立春如果是发生在了年后的正月,那么,很有可能会在阳春三月出现极端天气倒春寒的现象,对农作物和果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今年的立春节气是在腊月二十二,也是属于年前立春,加上今年的冬天也特别的寒冷,所以说根据农谚描述,来年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好年景。
九、什么是立春以及立春的由来?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所对应的地域只是我国华南地区,分界线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立春时(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那一线以南地区,已有春的气息了;但我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才入春。“立”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意义。
十、立春可以出门吗立春的禁忌?
立春可以出门呀,立春仅仅是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是24节气的第一个,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并没有什么禁忌,基本上只要你想干什么事就可以。
暂无评论内容